「最聰明的人,會用最笨的工法」三峽手工木桶百年技藝飄香

「最聰明的人,會用最笨的工法」三峽手工木桶百年技藝飄香 鐘元興百年手工木桶店位在三峽,工作室和店家合一。攝影:洪采姍
作者:太報
日期:2020-02-26

踏進位在三峽介壽路的鐘元興百年手工木桶店,撲鼻而來的木香讓人很是著迷。 張鐘祺接手這間木桶店時已是第五代,原本是以製造竹器為主的家族事業,因為熱愛木頭,他花了很多時間研究木桶工藝,做到現在,已經25年。他說:「當一切成為興趣,所有困難和挫折,你都會心甘情願地想辦法找到答案。」

剛開始學習製作木桶,張鐘祺三顧茅廬,去找以前的老前輩討教,「當他們看到你有心想學,同時感覺被需要,老師傅就會很願意教你,甚至把私藏了一輩子的工法傾囊相授。」張鐘祺拿出一個個器具,這些都是當時老師傅送他的工具,用來量長度、刻出凹陷,不過現在已經找不太到了,也很難再做出一樣的。

木具的結構大致可分為斗、拱、榫、卯,張鐘祺說,這些都是老古法,學得慢、做得也慢,但做出來的成品絕對沒話說,就看願不願意學而已;而做木桶的精華步驟在於「箍桶」,拿槌子慢慢敲束在外圍的金屬圈,透過不斷敲打使其緊緊箍住木片,直到完全接合。繩股圍得好不好,會影響木桶的使用年限,因此必須花不少功夫。

張鐘祺曾向老師傅請教,獲得不少傳統工具。攝影:洪采姍圖/張鐘祺曾向老師傅請教,獲得不少傳統工具。攝影:洪采姍

不過,木桶師傅並不多,能問的還是有限,秉持精益求精的信念,張鐘祺會把木桶的成品及半成品載到街仔路邊做邊賣,「高手真的在民間。」他說,幾次實作的過程,都有人在旁邊插著腰,默不作聲地看,「從眼神就知道,他不簡單!」張鐘祺便會上前詢問,請他們給予意見,透過一來一回的討論,製作木桶的工藝也就更上一層樓。

不包裝搞花樣 最簡單的用最久 

木桶相較於其他材質,除了較為環保外,也不容易散熱,常常晚上泡澡,隔天早上水還是溫的;泡腳桶更有助於血液循環,對於消除疲勞非常有用。張鐘祺說,木桶最重要的是「適材適用」,針對不同用途所使用的木材也不一樣,如果是用來做料理,就要用可食性木材;而飯桶、味噌桶,雖然烹煮的時間比較長,可是做出來的成品特別香,有著塑膠無法取代的味道。

箍桶耗時費工,卻是決定木桶壽命的關鍵。攝影:洪采姍圖/箍桶耗時費工,卻是決定木桶壽命的關鍵。攝影:洪采姍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人工製比機器製更有溫度,這種講法過於空泛,來說點實在的,機器製的木桶都是照著相對應的缺口,再用膠去固定,萬一膠的黏性不夠,就容易脫落、損壞;人工製則是運用卡榫,慢慢敲出接合處,卡得緊不容易掉,自然就能用得久。

雖然做一個手工木桶的時間,機器可以做十個,不過張鐘祺認為,最聰明的人,會選擇最笨的工法。

現在的廣告噱頭太多,一下子買這送那,一下子又多了什麼機關,看起來是很棒沒錯,但實際用了就會發現,那些都是多餘的。「現代人喜歡貪、什麼都想要,最後才知道,都只是曇花一現。」比起包裝出來的精緻,張鐘祺堅持最傳統的工法,不投機取巧、不偷工減料,只用心做出最簡單卻也最實用的木桶。

和客人培養真感情 不講傳承太沈重

用心做,顧客自然看得見,名聲漸漸傳散開來,就會有更多生意上門。

做了20幾年,遇過不少有趣的客人,常常回送東西給他。曾有人直接抓了家裡的活雞、鴨送他,不敢殺、怎麼辦?張鐘祺於是繼續養牠們,直到活不了為止;「還有客人直接搬了一箱水果送我,說是自己種的沒有農藥。」張鐘祺覺得,買賣是用「理」去說服消費者,但當與客人的情感連結穩固後,感性超越理性,把「利」拿掉,就會覺得自己賺到錢,客人也會覺得賺到。

木桶好處多,泡澡、洗腳桶可保溫並促進血液循環;料理用木桶則能讓食物風味更好。攝影:洪采姍圖/木桶好處多,泡澡、洗腳桶可保溫並促進血液循環;料理用木桶則能讓食物風味更好。攝影:洪采姍

每每談起工藝傳承,SOP通常是「放棄高薪」、「不忍工藝消失」,但事實究竟是不是這樣,沒有人知道。張鐘祺說,「我們不要講傳承,這兩個字太沉重,如果對方根本沒有興趣,何必把自己的快樂加諸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呢?」

二十幾年了,依然每天勤於鑽研木桶工藝,對張鐘祺而言,最重要的是過程,而非結果,雖然是老套的道理了,但他說,平穩而扎實地做自己熱愛的事物,才會快樂,也唯有這樣,才能找到自己的價值。

本文轉載自2019.11.21「太報」,撰稿:洪采姍。

關鍵字:美學產業重生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在永樂市場,碰見上海的手工繡花鞋:小花園
重現40年前台灣建築的美麗窗沿:鐵窗花
告別繽紛影視圈,林峻丞打造三峽社區支援網絡
太報

太報

為有情人物發聲、讓社會更有溫度。 運用年輕世代擅長的工具、創意的對話方式,分享有趣的話題、詳實的資訊、多元的觀點,帶給大家更貼近生活的報導內容。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