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樂市場,碰見上海的手工繡花鞋:小花園

在永樂市場,碰見上海的手工繡花鞋:小花園 小花園繡花鞋已走過七十個年頭。攝影:洪采姍
作者:太報
日期:2020-02-05

說起繡花鞋這項工藝,歷史相當久遠,甚至被視為中華文化的一種表徵,當花鳥草蟲、山川風物落在一雙雙繡花鞋上,就像被賦予生命般,活靈活現。1949年從上海到台灣落地生根的小花園繡花鞋莊,在台灣走過70多年,看著製鞋業從興盛到衰落,至今已是第四代接手,持續展現出繡花鞋的多重風貌。 

刺繡學問大 一針一線全是工夫 

小花園繡花鞋莊最大的特色在於全由老師傅手工製作,從繡花到製成都在自家工廠完成。

「製鞋看似簡單,實際上並不容易。」第四代接班人徐宗源表示,光是繡花就有很大學問,刺繡的步驟相當繁複。為了讓圖案更為精緻,他們特別學習了「蘇繡」手法,並結合電腦科技,一筆一劃繪出針線順序,讓電繡後的圖案生動、整齊且扎實。為了提升穿著舒適度,小花園還會在布的反面貼上超纖布,讓客人能穿得更久、走得長遠。

製鞋師傅縫製鞋面的過程。攝影:洪采姍圖/製鞋師傅縫製鞋面的過程。攝影:洪采姍

製鞋不簡單 經驗造就精華

布的部分完成後,接著對上楦頭、裁出不同部分所需的布料,並交由老師傅縫成鞋面,才會到最精華的步驟——拉幫和貼底。徐宗源說,拉幫非常需要經驗,一塊布要如何與中底完美貼合,靠得全是師傅的功力,若是拉得不好,貼上鞋底後在側邊就會露出痕跡,不夠精緻,「就像捏小籠包,皺褶要一致且準確,外人看來也許只是拉一拉而已,其實全是老師傅幾十年下來的精華。」

小花園繡花鞋皆由老師傅手工製作。拍攝:洪采姍圖/小花園繡花鞋皆由老師傅手工製作。拍攝:洪采姍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不捨工藝無人繼承 棄高薪全心投入 

徐宗源原在知名外商擔任主管,有著羨煞旁人的薪資待遇,但眼看岳母家的小花園沒人繼承,恐只能結束營業。他毅然決然辭職,全心投入小花園的營運。

接班時,徐宗源想開發新鞋款,但當時師傅工藝未達水準且都是在家製鞋,所以他四處奔波尋找代工廠,直到時機成熟後,才設立工廠集中製鞋。

曾被外人批評鞋子不好穿,但徐宗源並不灰心,想辦法精進鞋款細節,在中底加入鋼芯、鞋後方加上「港寶」提升穩定性、使用黏性較高的505強力膠等,更成為知名大底品牌Dr.Sole在台灣的第一個合作對象。不過因為定價較高,目前以訂製居多。他認爲,沒有所謂的CP值,本就是一分錢一分貨,不會用普通的材料來賣高價,但若客人願意付多一點錢,所用的材料也會隨之升等。

經營超過一甲子 老顧客始終如一 

營業了七十年,小花園大半時光都在西門町度過,現在則分別在大稻埕、宜蘭傳藝中心展店,一路走來累積了不少忠實顧客。有個女孩從小被阿嬤的繡花鞋追著打,結果長大後常常來店裡買鞋,覺得穿上小花園的繡花鞋後,彷彿和阿嬤有了連結;也有在美國生活的姐妹淘,每次回台灣都會買上好幾雙,不僅是因為好穿,更想把這樣的文化帶進西方國家;除了台灣客人之外,繡花鞋也受到許多日本人喜愛,知名演員桐島かれん更是指名訂製。

小花園近來多元發展,除了推出復刻鞋款外,也會和其他品牌合作。圖片來源:小花園、Fujin Tree 355 Instagram圖/小花園近來多元發展,除了推出復刻鞋款外,也會和其他品牌合作。圖片來源:小花園、Fujin Tree 355 Instagram

除了自家商品,小花園也和不少品牌、設計師合作,像是與台灣選貨店富錦樹固定配合,每年都會推出不同款式的合掌鞋;顧客也可自行去永樂市場挑選布料、選擇鞋型,製作客製化鞋款。小花園透過扎實工法和不斷創新,讓繡花鞋跳脫傳統只能在婚喪喜慶穿著的印象,即便是日常生活穿也毫不違和,未來更將開課教授製鞋,希望讓這份特別的東方工藝,繼續傳承下去。

本文轉載自2019.10.17「太報」,撰稿:洪采姍。

關鍵字:美學就業人才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重現40年前台灣建築的美麗窗沿:鐵窗花
走進陌生人的家,何安蒔用魄力整理了人心
跨年又來了!地方縣市花大錢放煙火有沒有效益?
太報

太報

為有情人物發聲、讓社會更有溫度。 運用年輕世代擅長的工具、創意的對話方式,分享有趣的話題、詳實的資訊、多元的觀點,帶給大家更貼近生活的報導內容。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