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又來了!地方縣市花大錢放煙火有沒有效益?

跨年又來了!地方縣市花大錢放煙火有沒有效益?
作者:太報
攝影:魯皓平
日期:2019-12-31

又到了跨年時節,哪裡有好看的煙火秀和表演慶祝活動?成近來被熱烈關注的輿論焦點。但,耗費公帑的跨年煙火和相關活動是否該每年舉辦?也成為各界攻防的有趣話題,從空汙、環保、財政、觀光效益等各方面來說,持正反意見者都不少。到底跨年秀該不該辦?又或者說,怎麼辦才能更好、也比較不浪費? 

根據官員及政治人物說法,前財政部長張盛和認為:「財政困難的縣市,跨年煙火活動燒錢,有必要檢討」,台北市長柯文哲也曾表示:「我很討厭一次性的活動,一次放煙火就沒有了」,儘管如此,時至今日大家仍然持續施放,跨年煙火到底有何好壞處?

跨年煙火浪費公帑?或為刺激經濟? 

最常見的批評就是,煙火施放一次就要花費數百萬預算,而台灣各縣市更是卯起來放,最困窮的苗栗縣在前縣長劉政鴻執政時期,也是花大錢放煙火,直到近年才停辦。

地方縣市提出的理由是,煙火有經濟效益、民眾需要活動,但真的是這樣嗎?

跨年又來了!地方縣市花大錢放煙火有沒有效益?_img_1許多地區跨年都會放煙火。圖為2014年101跨年煙火


根據「台灣採購公報網」資料顯示,2017年全台有15個縣市有辦跨年晚會,編列公務預算總額約7,315萬元。以台中市政府編列1,200萬元預算最高,台北市、台南市則分別耗費約800萬元,桃園市花費740萬元,屏東縣有6個鄉鎮自辦跨年晚會,總經費也達1,100多萬元。

這樣的情況其實是反映地方政府一窩蜂、便宜行事的態度,放煙火只要預算核可,一方面可以討好選民,另一方面只要外包給活動公司,基本上對政府部門來說很好處理,比起招商、想方法促進觀光,無疑不用花太多心力,是一項划算的投資。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然而,各家都在放煙火、消耗預算,雖然號稱能帶動地方經濟,但隨著各縣市都施放,帶動經濟效益也會遞減。既缺乏地方特色,又不能創造該有的經濟效益,如同各地競相蓋「天空步道」、「每個地方老街都長得一樣」、「每個夜市都差不多」,最終失去地方特色。

跨年又來了!地方縣市花大錢放煙火有沒有效益?_img_2跨年放煙火、辦應景活動,似乎成為各縣市不得不做的例行公事,但是否具備效益、同時呈現地方特色?耐人尋味。


不該一窩蜂,跨年跨動應結合地方特色 

說了這麼多,我是反對跨年煙火嗎?其實也不算是。提到跨年煙火,那麼就一定得提到台北101跨年煙火,歷時這麼久,每年花費約4,000萬,當然也有人檢討。但台北101煙火與其他各縣市不同的地方在於它的所能帶動的經濟效益與媒體關注度。據估算,每次跨年煙火可以帶動周邊信義商圈約十億的觀光商機,周圍人潮也約有百萬,同時會有眾多外國媒體的關注。

這樣等級的活動是台灣少有,對於台灣來說是一項指標性的活動,許多外國人慕名而來觀賞。畢竟,台灣一年來有這種國際關注等級的活動並不多,是一個讓「世界認識台灣」的好機會。台北101煙火既能吸引世界各地報導,又帶動觀光客來台,的確有其效益。然而各地縣市一窩蜂施放煙火,就是一種東施效顰、重複投資的浪費了。

總結來說,施放煙火的確能帶動觀光與媒體關注,但每個縣市都競相舉辦的話,只會淪為預算消耗,預期效益也會降低,若能將煙火結合地方特色就算了,但更多時候各縣市煙火幾乎都長得一樣。地方政府應該思考的是,如何結合地方特色來「造節」,或全力打造出一個指標性的活動,才能讓預算花得有效。

舉例來說,結合地方特色如台東熱氣球嘉年華,打造指標性活動如新北市歡樂耶誕城,都符合這樣的標準(當然還有很多活動符合,不一一列舉)。試想如果全台灣各縣市都要做耶誕城、都要做熱氣球嘉年華,豈不是預算上的一種浪費?

本文轉載自2019.12.10「太報」,撰稿:莊杰雲。

關鍵字:觀點觀光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重現40年前台灣建築的美麗窗沿:鐵窗花
九份才第10名、墾丁第5名!阿兜仔來台灣帶他去哪玩?
全台十大私房祕境:抵達終點的瞬間,實在震撼人心!
太報

太報

為有情人物發聲、讓社會更有溫度。 運用年輕世代擅長的工具、創意的對話方式,分享有趣的話題、詳實的資訊、多元的觀點,帶給大家更貼近生活的報導內容。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