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沿著三峽河走,沿途行經新北市知名的觀光景點清水祖師廟,最後停在一處兩層樓的舊式洋房前,我們到了今天的目的地——「合習聚落」。
這裡原本是屋齡超過70年的「愛鄰醫院」,陪當地人走過礦業和林業的輝煌歲月,多年前停業後一直荒廢,兩年前才被「甘樂文創」承租,重新打造為活化社區的基地,如今前棟是「禾乃川國產豆製所」餐飲門市,後棟則隔成孩子的課輔班和才藝教室,以及職人傳承技藝的工作坊。
36歲的甘樂文創執行長林峻丞,帶我們穿過中庭、參觀一間間教室時說道,「這裡以前是病房,醫生巡房時就這樣一間間看,」巧的是,當年愛鄰醫院會成立,就是由當地長大、卻長年在外執業的陳重明醫師所創,希望把所學醫術回來貢獻地方鄉親,跟林峻丞的返鄉過程如出一轍。
老實說,回來家裡蹲,原本不是林峻丞的規劃。
2005年底,家中經營的肥皂工廠面臨倒閉,還在當電視節目編導的林峻丞被叫回來幫忙,他善用電視圈累積的行銷經驗,花了四年創立自有品牌「茶山房」,不但挽救家族事業,還成功轉型成觀光工廠。
回家工作的過程中,他發現,三峽有許多「高風險」的弱勢孩子面臨困境,從學業落後、家庭失能、經濟困頓、到行為偏差等都有。甚至於,他驚覺三峽還有很高的吸毒人口和相關犯罪率,「可能是因為地理位置吧!這裡介於新北市和桃園市交界,又是山區,便於藏匿,」他推估。
於是,他到處招募資源和志工,在2010年創辦了甘樂文創,希望對有需要的對孩子們伸出援手,試圖翻轉他們的未來。林峻丞笑說,「大家都說我好傻好天真,」 放著好好的工廠事業不幹,竟然跑去做社區營造跟文創志業。為何犯傻?因為林峻丞也是這樣長大的孩子。他知道生活在邊緣的孩子,就像不起眼的路邊小草,但這群孩子的生命力很強,只要願意灌溉夢想、陪他們走一段路,未來就可能開出繽紛的花朵。
成長過程裡,林峻丞先後遭遇父母離異、家暴、家庭經濟危機等挫折,高中就開始打工賺錢,日後進入電視圈打滾,做出膾炙人口的外景節目《瘋台灣》,還曾拜知名藝人許效舜為師。但長大後回來,卻發覺三峽的傳統工藝、環境生態、人文教育,都在快速流失,「有次朋友打電話問我:三峽哪裡好玩?我竟然講不出來,驚覺自己對家鄉一無所知,」他回想。
九年來,甘樂文創的觸角愈來愈廣,一開始以弱勢孩子的課輔為主,先後創辦「小草書屋」及「青草職能學苑」,從事國小學童的課後陪伴和國中青少年的技能訓練,後來翻新廢棄三合院為「甘樂食堂」,做為地方藝文展演空間,還曾發行地方刊物《甘樂誌》。最新嘗試是三年前問世的「禾乃川國產豆製所」,打算解決最困難的就業問題,目前門市聘雇的12名員工,多來自中輟生、更生人、中年就業等背景。
林峻丞的努力顯然有被看到,近年甘樂先後獲得中小企業處OTOP設計大賞、文化部文創精品獎、教育部社教公益獎、新北市政府社教公益獎、天下遠見文化教育基金會的「未來教育台灣100」、最近更獲頒遠見「社企之星」大獎。成為國內最具代表性的社區推動組織之一。有人認為甘樂忙的事愈來愈多,但林峻丞解釋,「其實我們做的都是同一件事,建構社區支持系統!總不能等孩子長大就不理他了。」
蹲了十多年,甘樂如今儼然成為三峽的社區活化基地,目前小草書屋和附近十所國中小學合作,每週提供六天的課後輔導給有需要的孩子,青草職能學苑也找到陶藝、篆刻、金工、鐵舖、佛像、木桶、藍染等20多名職人,一方面以師徒模式培育年輕人技能,也替凋零的傳統技藝注入新血。林峻丞回想:「做《瘋台灣》那段時間,我就開始關注地方文化產業,覺得有很多事情可以做。」過去兩年,甘樂累積接待超過8000人次來賓,讓外界知道,三峽不是只有老街、祖師廟和金牛角,還有豐富的地方文史與人文景致。
而最讓林峻丞開心的,就是看到孩子的改變。這些年來,甘樂陪伴上百位孩子走過失親、中輟、甚至移送法院等人生最無助的時刻,但他們從未放棄,每年帶大家投入淨溪服務,讓孩子自己策劃單車環島活動,許多長大後的哥哥姐姐,現在也回來書屋擔任志工,逐漸產生正向循環。
「等待的時間很漫長,也最難熬,」林峻丞提醒有意返鄉的青年,這條路不會那麼順遂,沿途還會面臨許多壓力。比方,甘樂剛起步的6~7年都在苦撐,不但遇到風災、店面泡水無法營業、還常得到處招募資源、借錢才能發員工薪水,「這些都是老天爺的試煉,看你是不是真的想做這件事!」但林峻丞篤定地說,「你必須學會等待,等這個社會看見你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