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鐵台中站驅車一個半小時,中部最具代表性的景點——日月潭,近在咫尺,湖邊環繞著許多高檔飯店,以當地特有的美景和幽靜氣息作為賣點。
不過,你或許不知道,全台第一家低碳民宿「散步的雲」也在不遠處。特別的是,民宿主人是一對遊子返鄉的夫妻檔:從軍20年退伍的范懷仁,和當了16年空服員的林冠妘。是什麼樣的理想,吸引兩人放棄穩定工作、毅然回鄉?
散步的雲其名,來自頭社盆地一帶的豐富水氣和雲系變化,有時還看得見低海拔雲海。一下停車場,你會先注意到戶外兩盞同時搭載LED、太陽能板、垂直小風機的風光互補景觀燈,讓人感受到這家民宿與眾不同的環保訴求。
走進室內,這裡沒有一般民宿常見的華麗裝潢 取而代之的是充滿大地風格的質樸建材,從大門外那排木材立面、區隔聯外道路的石板牆、走廊上方的木紋裝飾、到充當樓梯底座的原木,都是夫妻倆從路邊拾來、或當初蓋房子剩下的材料,經巧手加工,就成了散發自然風味的獨特飾品。
當初請建築師設計時,評估這裡樓地板面積(逾500平方米)可規劃12~15間房,但為提供最舒適的居住感,讓每位房客都有足夠親近自然的視野和空間,散步的雲最後只弄出9間客房。呼應女主人林冠妘的空姐生涯,房間皆以A1、B2等登機口命名,室內分別呈現:中式庭園、清邁禪風、日式和風、夏威夷樹屋等異國風情,給客人彷如出國度假的質感。「我們賣的是『空間』;而不是『房間』!」范懷仁解釋。
2016年中,散步的雲通過「低碳建築聯盟」(Low Carbon Building Alliance)評鑑,成為全台第一個獲得建築碳足跡「鑽石級」認證的民宿,透過運用輕鋼構和輕質隔間、設置水撲滿和雨水回收系統、採用節能空調與LED燈具、小型風機和太陽光電等綠能發電設備,總生命週期的碳足跡碳比等級建物減少逾兩成。為持續提升節能績效,未來打算導入一系列智慧家庭設備,讓各種用電更加自動化,也便於量測、分析使用效率,今年還準備要挑戰另一項「永續旅遊旅宿業準則」認證。
不難想見,這裡不會主動提供一次性的日用品( 如牙刷),「只要事先告知,至今沒碰到客人抗議,」范懷仁透露,正式開幕才一年多,已有一批家庭客前後來住12次,他有次忍不住問,客人給了兩個原因,第一,現在民宿的地雷很多,散步的雲算名符其實,適合帶家人來放鬆、享受悠閒時光,「第二,這裡真的有『家』的感覺!」坐在專屬空間欣賞純樸的田野景象、連綿不絕的山巒和雲海,實為人生樂事。
這場醞釀多年的民宿夢,來自2001年夫妻倆在台南白河一間民宿的美好體驗,「那時才發現,原來經營民宿可以是一種生活,」甚至可以當成返鄉創業的選擇!
接下來近十年,他們天南地北到處考察,不但住過30~40間民宿,更常出國借鏡海外旅館的經營特色,繞了一大圈,最後決定落腳離兩人故鄉(南投水里&台中)不遠的頭社盆地,考量是:附近有日月潭這個觀光熱點、客源和氣候都很穩定,而且更是難得的低密度開發區,民宿前的美景不會被遮蔽。為加強專業知識,范懷仁還沒退伍就到屏東科大進修碩士,目前還在暨南大學攻讀博士。
地點選定了,再來是決定建築風格。兩人本來想做地中海風,也覺得維多利亞式的斜屋頂不錯,猶豫不決時,發現頭社這一帶不僅生態豐富,充滿各式的魚、蝦、蛙類,還有台灣少見、未被破壞的自然美景,范懷仁心想:「如果在這蓋一棟歐式建築或希臘城堡,會很奇怪!」思考一陣子後,最後決定蓋一間訴求友善環境、可融入周遭地景的低碳民宿。
儘管知名度還不算高,但散步的雲已慢慢做出口碑。范懷仁坦承,有些客人以為低碳民宿代表沒冷氣,入住時才疑惑地問:為什麼這邊不開冷氣就很涼?為什麼接近農田卻沒小黑蚊?他們再順著解釋,散步的雲的建築座向和開口做過研究,在北面多開窗,就能迎接從日月潭吹來的涼風,藉此減少冷氣使用率,為確保排放汙水不污染環境,還設置二口生態池加以過濾和監控,證明環保訴求無礙居住品質。
現在除了當民宿主人,范懷仁的角色更像地方導覽員,夏季夜晚,他會帶客人去觀星、感受星斗滿天的靜謐感。冬季日夜溫差大,他會提醒客人早起起床,看看仿如置身仙境的雲霧繚繞之美。民宿提供的早餐,也採用當地小農親手種植的農產,林冠妘笑說,「我們要讓客人吃當季、吃在地!」客人如果需要租車或農村體驗等觀光服務,他們也會轉介給熟識的商家和小農,和社區鄰里創造互利共生的伙伴關係。
打拚多年才回來的范懷仁,現在最想做的是「賣台」。「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個國家,像台灣一樣這麼有人情味,而且擁有各式各樣的風景,從海拔零到3000多公尺都有,又有那麼多美食,」是發展深度旅遊、款待高階遊客的大好條件。他期許:「民宿可以扮演一個社區的窗口,把遊客跟地方連結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