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常環境啟發孩童的美學

校園即樂園 潘孟安這樣改造學校

校園即樂園 潘孟安這樣改造學校
日期:2019-07-30

從104年到108年,屏東縣政府爭取17億元重新改建26間學校、30棟校舍;同時也對69間學校、100棟建築進行耐震補強。經過5年努力,這些工程逐漸完成,不僅讓孩子學習環境更安全,各校融入地方紋理、空間美學以及綠建築概念,讓孩子對家鄉有更深的情感連結與美的感受,一場”新校園”運動正在屏東展開。

屏東有美麗的海洋、熱情的陽光,一直都是旅遊勝地,而近年許多改建後的校園也逐漸成為充滿人文想像的熱門打卡選擇,例如有棒球元素的恆春鎮太平國小、有龍飛鳳舞書法藝術的屏東市公館國小、有親近生態的新埤鄉餉潭國小、有客庄書院風情的內埔鄉內埔國小及東勢國小等,其中大平國小、東勢國小、餉潭國小三校老舊校舍整建後,更獲得2018屏東縣校園建築景觀類建築園冶獎,美到得獎,顛覆過去大家對學校的印象。

校園即樂園 潘孟安這樣改造學校_img_1(圖說:內埔國小「勤學門」,體現客庄文化的現代書院。)


美學培養從每天上學開始

「很多人可能嚮往森林小學情境,但現實狀態中,我們有城市、有聚落、有親山、有臨海、有客家、有原民,環境、文化不同,其實不容易做到,我們能做得到的就是打造安全又有特色的校園」,屏東縣長潘孟安說。

尤其過去的校舍建築多半是「老背少」的結構,屏東又有地震斷層經過,潘孟安認為潛藏著危機,「屏東縣的經費不充裕,但培育下一代不能等!」,按照建築修建程度的輕重緩急,讓資源花在刀口上。

他更希望把美學的因子融入校園設計裡,因為情感最容易的觸發點就在日常生活,屏東族群多元,有呼應自然的原民部落、惜物好學的客家精神、勇於開拓的閩南文化還有來自四海的新住民元素,這些都在各地形成特有的文化,「從日常學習環境中啟發孩童的美學」。

校園即樂園 潘孟安這樣改造學校_img_2(圖說:結合客家文化元素,東勢國小客家土樓造型與貓頭鷹彩繪牆展現獨有校園美學。)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擁有客家土樓造型的內埔鄉東勢國小就是一例,新校舍融入在客家元素,仿造客家特有的圓樓建築,還能看見可愛的貓頭鷹彩繪及造型椅,原來過去每天都有2至5隻的領角鴞飛到校園,有貓頭鷹伴學,讓學童們直呼像是身在「哈利波特」的魔法學校。後來雖然貓頭鷹因棲息的小葉南洋杉倒塌而不再,但貓頭鷹意象已成為校園一景。

竹田鄉大明國小的校舍彩繪會說故事,除了當地著名的文心蘭、檸檬產業外,地球暖化可能造成北極熊困境、與綠蠵龜同遊大海等,都無形中潛移默化。此外,還有一條令人羨慕的彩虹跑道,孩子們可以肆意奔跑,開心極了。

興建公教宿舍疼惜偏鄉老師

「雖然這些重建學校的校舍美學各有不同,但就像樂團演奏望春風一樣,每位演奏者各有各的號,調卻是一樣的,就是美學素養」,屏東縣政府教育處長江國樑希望孩子們能習得「欣賞、技能、創造」,他常常會邀請校長一起喝咖啡談素養,藉由生命體驗的分享,建構更完整的美學素養共識和課程脈絡。

但,不只讓孩子有被學校疼愛的感受,縣府也希望老師能有被屏東疼惜的感覺。

校園即樂園 潘孟安這樣改造學校_img_3

潘孟安說,恆春半島的孩子,一到暑假常常會問「老師,下學期還看得到你嗎?」,家長也常常反映「孩子每學期的老師不一樣」,因此縣府特別耗資1.8億元在恆春興建公教宿舍,同時補貼車資,解決偏鄉地區老師居住和交通上的問題,「留住老師的心,就能留住孩子的笑容。」

培育孩子的美學素養,校園的空間環境只是一個媒介,能夠藉此呼應在地生活、感受故鄉的美才是重點,俗話說「心美人就美」,這場由校園重建的硬體工程出乎意外讓人看見屏東對美學教育的”新”視野,而且隨著12年國教正式上路,屏東縣政府還努力爭取到3.3億元,把全縣2100多間教室架設光纖網路,網路替代馬路、電子白板代替黑板,讓屏東孩子學習沒有差距!


關鍵字:政策南部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讓兒童自己蓋公園 屏東做到了
復刻記憶 整座城市就是我的歷史教室
台灣設計展 超級南
屏東竹田西勢村 全台首座樂智園區
伸展人生的舞台!屏東從行動無礙到超越障礙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