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城鄉】向德國小鎮海爾布隆 學習「城市升級」的祕訣

才展半年的花博,德國為何傻傻花20年籌備?

才展半年的花博,德國為何傻傻花20年籌備? 海爾布隆BUGA展區內濱水而建的建築群。
作者:楊天豪
攝影:楊天豪提供
日期:2019-07-16

2010年大受好評的台北國際花博,2018年風光落幕的台中國際花博,台灣在承辦這兩次的國際重大博覽會中,積極整合能量,趁勢展現台灣農業與景觀軟實力。

然而,除了展覽期間的花團錦簇,吸引遊客打卡,一旦繁華落盡,往往不容易持續發酵其後續效益,為城市帶來升級的幅度更是有限。

說到這,你可曾想過,若是博覽會辦得好、持續的辦,是否可能成為引領城市各行各業持續前進的力量?德國每十年舉辦一次的IGA(國際景觀和綠色城市生活展),以及每兩年舉辦一次的BUGA(德國聯邦園藝博覽會),推廣模式頗值得台灣借鏡。

才展半年的花博,德國為何傻傻花20年籌備?_img_1

海爾布隆BUGA全景。


有夠早!15年前就選定主辦城市

二戰之後,德國百廢待舉,舉國都需要找回振作的能量,在農業與景觀方面,更有其戰略意義和療癒需求;因此,德國政府早期便以展覽形式做為示範,引領百業復甦。

演變至今,變成了每十年由聯邦政府主辦IGA,定義國家下個階段的重大趨勢;每兩年再由地方政府挑選邦內城市爭取主辦BUGA,整合地方特色來呼應上述趨勢,也藉機作為城市改造的契機。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透過中央和地方的分進合擊,讓各地雨露均霑,周而復始,共同引領國家持續進步。以2019 BUGA的舉辦城市海爾布隆(Heilbronn)為例,原是座鄰近汽車城司徒加特的工業衛星小鎮,當地有很多工業遺址和閒置土地亟需活化,藉由承辦BUGA,讓海爾布隆找到成為全德焦點的大好機會!

才展半年的花博,德國為何傻傻花20年籌備?_img_2

海爾布隆早年的工業城樣貌。


德國人做事的嚴謹,從籌備期就能明顯感受。

展期不過半年的2019 BUGA博覽會,早在15年前就確定由海爾布隆雀屏中選,需要歷任首長接力執行、緊盯進度,才能不負眾人期望。海爾布隆把握了籌辦BUGA爭取到的預算,挑選火車後站的閒置工業地做改造,並整合、規劃運河與老廠房,打造出適合小鎮未來產業發展的住商複合空間;博覽會呈現主題則緊扣永續發展相關議題,不僅回應了全國發展的目標,也滿足在地發展的需求。

搭舞台,讓地方產業參與其中

2019 BUGA的主題是「重塑都市生物棲地」,無論是政府展區、贊助廠商、地方發展協會、全國性景觀協會、非政府組織、民間企業、專業廠商等,無不使出渾身解術、共襄盛舉。

才展半年的花博,德國為何傻傻花20年籌備?_img_3

海爾布隆BUGA一景。


舉辦博覽會要能成就一時之選,這是最基本的目標,除此之外,德國人更把它視為整合各年齡層教育目的的實踐平台。展會園區內隨處可見老師帶著學生,深入淺出講解著各類展品與主題;不僅如此,園區內的餐廳也成了餐飲技職學生的實習場域,看著資深主管調度著一群稚嫩臉孔的高職生認真工作,能強烈感受到「傳承」在博覽會扮演的份量。

一棒接一棒,長年積累驚人能量

熱熱鬧鬧地舉辦BUGA,只是海爾布隆計畫的第二步,要讓財務健全、永續發展,博覽會結束後的工作後續,才是最重要的第三步。

才展半年的花博,德國為何傻傻花20年籌備?_img_4

藉由BUGA打造的新建築。


藉由細膩的長期規劃,園區內許多做為餐廳與室內展覽的住宅空間和新穎建築,都是地方開發商回應展覽主題與國家發展目標的第一期建設,等到展覽結束,許多暫時作為地景點綴的開放空間,便會依照既定時程逐步發展到位。屬於海爾布隆的城市新風貌,要一直努力到2025年,整個計畫才會畫下休止符。

大家可以想想看,光是海爾布隆這樣一個德國小鎮,都至少用前後20年的時間去籌劃一個博覽會,做為城市未來改造的契機,那麼全德國每兩年在各地舉辦一次的BUGA,每十年重點挑選城市舉辦的IGA,能持續不斷地堆疊、匯聚出多大的能量?

感性,迸發出對於未來的美好想像;理性,引領通往美好想像的具體方向,期待有一天,台灣也會淬鍊出屬於自己的永續發展之道。

才展半年的花博,德國為何傻傻花20年籌備?_img_5

關鍵字:永續產業重生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紐約30年前正要沒落...美國繁華之都如何重生?
生產、消費、投資統統有 居民樂當綠電Prosumer
哥本哈根大玩變臉手術 百年老港蛻變北歐永續城
楊天豪

楊天豪

東海景觀系學士,成大建築所碩士,知名的景觀建築師、設計旅行作家及原民台行腳節目《走進那道光》主持人。曾揹起行囊遊走世界各地,觀察各國永續環境的發展樣貌,期待在「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時代趨勢下,為打造台灣的永續環境貢獻心力。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