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全球人口預估暴增至90億,其中2/3集中在城市地區,將出現愈來愈多動輒千萬居民的超級城市。
屆時人口爆炸的城市,如何推動節能減碳、應對極端氣候災變、並維持一貫的生活品質?遠在北歐的哥本哈根,正在進行大膽的嘗試。
從哥本哈根最熱鬧的購物街一路往北,經過最有名的新港街道,直往小美人魚雕像的海邊前進,你會先看到全球航運龍頭Maersk的總部大樓,緊鄰在旁那座古色古香的四樓磚房,就是即將催生北歐最大新城區的BY & HAVE!
BY & HAVE是哥本哈根城市與港口公司的品牌名,2007年由丹麥中央政府與哥本哈根市政府合資成立,負責推動一系列都市更新。鄰近機場、吸引上萬人進駐的新市鎮restad,就是代表作。近年最受關注的案子則是Nordhavnen。
Nordhavnen泛指resund海峽沿岸一帶,近200年都是工廠集中區與船舶停靠處,被認為是首都郊外的偏僻角落,只有碼頭工或貿易商才會來。
哥本哈根城市與港口公司規劃總監麗塔(Rita Justensen)回想,2008年,市政府眼見人口暴增與塞車狀況日益嚴重,預估2025年前還會增加10萬人,環境承載力逼近極限。因此舉辦了永續城市開發案競圖比賽,吸引180件作品角逐。
政府的算盤是,把200公頃老港區Nordhavnen,開發為擁有350萬平方米樓地板面積,可容納四萬個居民與四萬個就業機會,並盡可能降低排碳量的永續城區,規模之大在北歐五國堪稱第一。
但政府財政短缺,只好透過民營企業,以銷售房產與出租商辦等收益,產生合理經濟誘因。目前Nordhavnen已簽訂近700份租約,交易物件遍及樓房、土地、水域,公司在2013年起開始獲利。
打著永續城區名號,Nordhavnen從能源開發、電網架設、雨水回收、廢棄物循環、到道路設計等,通通以節能減碳為思考。還沒啟用便獲得德國永續建築委員會(DGNB)認證的金級肯定。
氣候調適方面,Nordhavnen活用被大海環繞的地理條件,如製造讓海風對流的建築空間,以減少冷氣使用,比起其他內陸社區,廢水處理和洪災應變也格外重要。麗塔補充, Nordhavnen將與歐盟合作成立能源實驗室,實地推動能源使用行為、樓宇智慧管理、電網儲存系統、離島熱能等多項計畫。
空間設計上,Nordhavnen分成住宅、商辦、娛樂、綠地、運河等空間,其中,「親水地帶」是丹麥人最注重的生活場域,走幾步就能到岸邊,坐下來跟親友聊天、賞景,興之所至還能搭船出海。
最特別的是交通規劃,Nordhavnen不准汽車開進核心區域,改以大量的自行車專用道,並增設兩座地鐵站與許多公車路線,希望2/3的交通流量來自單車和大眾運輸,標榜無論人在社區內哪個地方,最多只要步行400公尺,就能接駁大眾運輸系統,對此宣傳即以「5分鐘的社區」(5-minute neighbourhood)為口號!
麗塔透露,對哥本哈根居民來說,「坐船也是一種交通方式,」往後也將設置船舶碼頭與租船服務,讓居民擁有更多交通選擇權。
當然,如此大型的都更計畫,必須注重與居民的溝通。不少人建議Nordhavnen不要什麼都拆,應保存具有歷史及文化價值的老建築。BY & HAVE從善如流,將一座59米高的榖倉,改建成擁有1.4萬平方米面積的辦公樓,但依舊保留穀倉樣貌,而另一棟24米的高架發貨倉庫,改建完畢後將提供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使用。
其實20世紀中的哥本哈根,很像個加工出口區,港邊工廠林立,城市裡漫天黑煙,當時很多居民擔心汙染影響下一代,紛紛移往郊區,經歷多年產業轉型與都市規劃後,才轉為如今宜人風貌。
麗塔提醒,民間企業承擔城市改造等公共建設,龐大商機看似誘人,「但需要嚴謹的財務規劃,還有具備彈性的執行計畫,」避免一旦朝令夕改,反而進退失據,「不然每經過一次選舉,或再來一次金融風暴,計畫就有停擺的危險。」
這種過來人的經驗,台灣最好趕快學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