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長黃偉哲表示,過去常見詐騙車手頭戴安全帽、口罩遮臉至ATM領錢,故為了強化警方查緝與即時嚇阻效果,他主張,應比照高風險防制措施,針對未配合露臉者啟動警示功能,甚至「不配合者直接吃卡」。
不過,儘管中央至今尚未定案,但台南市政府已決定率先推動,試行AI人臉辨識搭配警鈴警報機制。
圖/蔡炆璇攝。(示意圖)
對此,黃偉哲強調,這項措施可視為防詐的「第三道防線」,首要仍是民眾提高警覺不上當;其次是仰賴行員與警民合作進行臨櫃攔阻;而AI辨識技術則是最後一道科技關卡,有望在第一時間對可疑提款行為發出警訊,進而遏止詐騙金流擴散。
根據台南市政府的規劃,AI人臉辨識系統將優先安裝於警方鎖定的詐騙熱點ATM上。未來民眾只要戴著帽子或口罩欲進行提款,系統即會偵測臉部遮蔽狀況,並發出語音提醒要求配合摘下;若在10至15秒內未完成動作,便會自動觸發現場警報聲響,以提醒周遭民眾及行員提高警覺。
圖/台南市長黃偉哲。黃菁慧攝。
據此,台南市研考會主委蒙志成也進一步指出,此項措施除了有助提升警方辦案效率,更能於關鍵時刻即時發揮嚇阻作用。
他強調,這項新技術的推動並非針對一般取款民眾,而是為了在ATM防詐第一線加入一層科技把關,強化公共安全。他也呼籲,若民眾未來在提款過程中突然聽到警報聲,請勿慌張,這正是AI系統發揮偵測異常的機制所致。
而目前市府將以試辦形式推動,針對詐騙熱區設置辨識與警示系統,並進行為期一段時間的實測與效益評估。未來若成效良好,將視情況逐步擴大建置範圍,全面提升台南在「科技防詐」上的執行力與示警效率。
不過消息一出,台南市民反應兩極。有許多市民拍手叫好,認為這是科技進步帶來的「智慧破詐」,並先後表示「很好啊,一堆包得跟粽子的早該抓了」「只多個脫口罩的動作,就能嚇阻詐騙,實在很值得」。更有人期盼,未來台南市府可擴大應用至金融機構或重要公用場域,徹底打擊詐團勢力。
圖/取自Pexels。(示意圖)
但也有部分民眾持保留態度,認為實用與否仍有待實際驗證,好比「聽起來很好,但要看系統準確度」「萬一辨識錯誤、誤報怎麼辦?」而市府針對這些疑慮則回應,會以試辦階段收集資料、進行評估與調整,確保使用者體驗與科技應用間的平衡。
不過就法律專業人士來看,台南市府的智慧ATM作法似乎存在部分疑慮。如律師呂俊杰日前曾指出,若智慧ATM是由銀行以私人企業身份推動「露臉提款」措施,並搭配語音提醒或警鈴機制,是合理且合法的行政指導,與目前銀行櫃檯開戶須拍照、張貼「請脫帽脫口罩」等作法一致。
換言之,民眾若不願配合,單純是喪失提款權益,並不涉及公權力問題。但智慧ATM若由政府主導,直接在ATM加裝攝影機、AI微電腦與警報器,則可能涉比例原則與人權侵犯。
因此,呂俊杰也質疑,一旦民眾因未脫帽被警報觸發,行員是否有通報義務?若行員未報案導致車手成功領款,恐涉過失侵權,甚至可能連帶銀行一併被求償。
此外,他還提醒,警方若僅因警報聲響即要求民眾出示身分,甚至帶回派出所查證,須有「合理懷疑涉案」為前提,否則可能構成妨害自由、強制等罪名,並引發國賠爭議,畢竟單靠口罩與安全帽,並不足以作為認定犯罪的具體依據。
綜上所述,呂俊杰認為,由銀行自行施行「露臉辨識」制度屬於合法且適當的做法;但若靠公部門主導監控,除恐侵害人民權益,也可能讓行員與警察捲入訴訟,最終成為高風險執行政策的第一線代罪羔羊。
圖/取自Unsplash。(示意圖)
另一方面, 台南執業律師梁家瑜的觀點相似,表示民眾若不脫口罩及安全帽,而且於使用ATM過程觸發警報,警察雖然是接獲報案到場,依警職法具有依據,能請民眾出示證件、查驗身分。
但就整個市府政策來看,在沒有法律或法律授權的情況下,恐怕還是有違反「法律保留原則」的疑慮,故建議地方政府應依循正常修法管道進行。
面對層出不窮的詐騙手法,台南此次試行AI人臉辨識防詐機制,無疑是全台打詐措施的一大創新。隨著政策上路、系統調整與市民習慣逐步建立,未來是否能成功打造「智慧提款、防詐ATM」新模式,值得持續關注。對民眾而言,多一層科技把關,也多一份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