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連假或返鄉潮,高鐵雲林站總是上演「一票難求」的戲碼。高鐵公司近日因此宣布將新增三班快速直達列車停靠雲林。反應雲林高鐵雖肩負著全台最多旅外人口的移動任務,卻長期在交通資源分配中顯得有些邊緣。
儘管台灣高鐵全線貫穿南北,設有多個車站,班次與停靠安排長期以市場效益為主導,導致列車時刻集中在台北、台中、新竹等人口稠密的都會區。不少設站於中南部非直轄縣市的車站,像是雲林、嘉義,則時常淪為快速直達列車「呼嘯而過」的節點。
以雲林為例,縣內常住與設籍人口皆為中等規模,但由於旅外人口眾多,每逢春節、清明、中秋等節慶,返鄉人潮踴躍,高鐵車票經常在短時間內售罄。這樣的情況使返鄉成為一場體力與時間的考驗,也反映出台灣高鐵在規劃班次時,往往偏重平日通勤量與市場即時效益。
相對之下,節慶移動、醫療轉診、社福探訪等需求雖非日常高峰,卻具有穩定性與公共性,卻未必被納入系統性考量。這也突顯了在強調效率的運輸邏輯中,地方居民的交通權益或許正悄悄被邊緣化。
圖/台灣高鐵雲林車站。取自S099001的作品。
根據內政部統計,截至2024年6月底,雲林縣65歲以上人口比例達20.9%,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行列,顯示每五位縣民中就有一位是高齡者。 這一人口結構的轉變,對於交通與醫療資源的配置提出了新的挑戰。
長照2.0計畫中的交通接送服務,偏鄉地區的交通接送服務仍存在距離限制,目前超過10公里的接送需由使用者自行負擔費用,增加了高齡者就醫的困難。
另外2025年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升格為「準醫學中心」,雖然有望成為雲嘉地區醫療服務的重要里程碑,但醫療資源的提升需配合交通系統的完善,才能真正提高醫療可及性。即將成立的「國家級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未來也可能吸引眾多國內外學者與產業界人士來訪,雲林地區的乘車需求應被妥善考量。
圖/虎尾院區建築加鏡面倒影合成。取自台大醫學院附設雲林分院官網。
高鐵公司副總經理陳信雄指出,新增班次的規劃,是在審慎評估旅運高峰時段及民眾使用頻率後所做出的調整。高鐵也預告,自7月1日起,預計在班表結構許可下,進一步再擴增10班次,並優先納入雲林站作為南部直達車的停靠站,作為長期服務優化的布局。
此次增班展現了政策調整的可能性,也提醒社會大眾與政策制訂者,快速交通是對於區域公平、人口老化與照護可及性的長期承諾。雲林站是否能真正轉型為南部的交通節點,關鍵在於未來能否擺脫效益導向邏輯,進一步建立以需求為本的班表規劃模式。
立委劉建國表示,此次增班只是起點,未來將持續關注高鐵運輸動態。他強調:「雲林不該被邊緣化,這裡同樣有醫療重鎮與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