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中山商圈人潮眾多,加上中山線形公園兩側巷弄狹窄,又有大量店家和住宅,常上演人閃汽車的畫面。為改善中山商圈的步行環境,台北市政府在3月29日試辦行人徒步區,但遭當地里長批評造成居民出入不便。專家指出,設置行人徒步區來提高行人的便利性當然很好,但更重要的是把汽機車通行、臨停需求處理好,做好動線規劃,才能讓行人徒步區長久實施下去。
台北市政府研議將中山站至雙連站間的「心中山線型公園」規劃為行人徒步區。台北捷運因此在上月底在舉辦「心中山新生活」封街活動,當日在下午2時至4時30分管制公園兩側的南京西路23巷及25巷道路,附近車輛須憑通行證才能進出,來評估徒步區能否成為長期方案。
當天下午中山商圈湧現踩街人潮,現場熱鬧滾滾。但周邊里長卻批評,封街活動公告倉促,當天活動也未做好交通配套,對居民造成極大的不便與困擾。
圖/中山商圈3月29日試辦行人徒步區,封街舉辦「心中山新生活」活動。台北捷運公司提供。
心中山以東的民安里里長王俊堯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民安里有許多長輩需要仰賴交通工具進出,北捷去年下半年來討論行人徒步區的規劃時,他已多次表達這將對里民造成不便,擔心封街活動帶來噪音與髒亂,影響居民生活品質,未來不排除發動連署來反對行人徒步區。
王俊堯強調,試辦封街當日雖然提供通行證讓居民可以進出管制區,但踩街隊伍經過的路段仍禁止汽機車通行,因此通行證意義不大。
心中山以西的光能里里長陳靜筠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批評,封街活動辦在29日,但她24日才收到通知,也沒有找她會勘環境。她也強調,辦活動封街勢必影響居民,造成汽機車出入不便,希望台北捷運公司能好好溝通。
台灣鐵道暨國土規劃學會祕書長黃柏森黃柏森指出,設置行人徒步區,最重要的是好交通配套,尤其是汽機車的使用權,包括車輛管制方式、繞行動線、臨停的需求等,都會影響到在地商家、駕駛對行人徒步區的接受度。「你先要處理好臨停的需求,居民停車的需求,還有車輛的動線,才可以去做徒步區。」
事實上,公館商圈曾在2014年試辦行人徒步區,結果以失敗收場。正是在於沒有規劃好商家臨停的時段,讓很多商家在叫貨時,貨車沒辦法開進巷弄,汽機車駕駛也不知道要去哪裡臨停,而對行人徒步區產生反彈。
黃柏森說:「行人徒步區當然很好,但徒步區以外,更重要的是把這個地方的環境,還有這個地方在行人、汽機車等各種用路人的優先權定位好。」
圖/中山商圈試辦行人徒步區當天實施交通管制,附近車輛須憑通行證才能進出。台北捷運公司提供。
黃柏森進一步指出,徒步區最常被被駕駛誤解的是,只有在特定時段行人有絕對優先權,在徒步區以外的時段,就是汽機車比較大,但這個觀念是不對的。設置行人徒步區應該是,行人不只在徒步區時段有絕對的使用權,在其他時段也有相對優先的權利。因此,在徒步區以外的時段,也應該有配套規範。
此外,由於中山商圈不分平假日都有人潮,若只有特定時段的行人徒步區,可能仍無法保障行人的安全。因此黃柏森建議,可以在中山商圈設置「行人優先區」。在這個區域內,汽機車仍然可以行使,但不得危及行人安全,或阻礙行人通行。
「中山線形公園兩側道路很窄,有汽車要通過、又有臨停需求,比較好的處理方式是做成行人優先區,讓行人享有絕對優先的路權。」黃柏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