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銀座、秋葉原特定時段實施禁車令;韓國首爾弘大、明洞商圈都是政府打造行人購物友善環境成功案例

台北永康街改徒步區最大痛點!中山商圈、大稻埕蔣萬安應優先?

台北永康街改徒步區最大痛點!中山商圈、大稻埕蔣萬安應優先? 圖/台北永康街位於東門小巷內,滿街都是一流餐廳、傳統油炸小吃、令人沉淪的甜點店、高檔精品店和歷史悠久的茶室。取自「Time Out」文化周刊官網。
作者:陳布萊
攝影:蔡炆璇
日期:2025-03-17

位於台北大安區的永康商圈以美食聞名,加上一出捷運東門站就能抵達的方便性,長年吸引大量國際觀光客造訪。不過商圈內地狹路窄,多為蜿蜒小巷,人潮一多就容易發生人車爭道的情況。為此,台北市長蔣萬安特別指示相關局處研商,要將永康商圈改成人行徒步區,若試行成果良好,未來將逐步推廣到中山商圈等,要讓台北不再羨慕日本。但步行區聽來儘管方便又友善行人,此規劃卻會直接影響到在地居民的日常生活,能否被接受無疑是一大問題。

台北不用羨慕日本!市長蔣萬安擬推永康商圈徒步區計畫

台北市長蔣萬安日前在主持市政會議時,提及近來觀察到永康商圈聚集大量的國際觀光客,人潮眾多,考量進入永康街的多為計程車,少有自用小客車進入,顯見民眾普遍認知商圈內並不適合自駕與停車,因此能評估其具備轉換成徒步區的潛力。

為此,蔣萬安特別要求相關局處與永康商圈自治會、里長討論,在主要出入口設置「禁止車輛進入」的標示,允許當地住戶與店家貨車進出,盼在一年內得到結果。

他認為,台北市不能停滯不前,一昧羨慕日本的徒步空間,市府必須慢慢把徒步區的模式建立起來,就算前期一定有不同聲音傳出,但蔣萬安相信,只要加強溝通定能克服。

西門町徒步區一景。取自Unplash。攝影者Kaizer Bienes。圖/西門町徒步區一景。取自Unplash。攝影者Kaizer Bienes。

延伸閱讀

「麟洋路」在哪裡?台北打破政治命名,羽球奧運金牌成台灣DNA

其實,台北市目前有不少的徒步區商圈,其中,一週7天都採徒步區規劃的,包括廣受年輕族群歡迎的西門町,也是台北第一個設立徒步區的商圈,自1999年1月就上路;另外還有中山區的四平街徒步區,在2006年上路;其餘包括華陰街、沅陵街、迪化街等,亦有徒步區規劃,但都以假日為主。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而就永康商區的現況來看,路形與當地的人潮狀況,規劃徒步區確實是可行方向,只要考量到有不少民眾就住在商圈範圍內,若全面改為徒步區,恐對生活習慣帶來重大影響。若採用週末或特定節日活動的短暫封街,或許將是可行方向;反之常態性的封路,一律改成徒步區,勢必得進一步的溝通。

國際經驗借鏡:日韓成功案例可望成台北永康街轉型路徑

那台北還有哪些商圈適合變成徒步區?目前朝步行導向發展的中山站周邊就深具潛力,不僅有新光三越、誠品等大型店舖,還有獨厚他區的「心中山」廊帶硬體規劃,若進一步減低車流量、擴大人行空間,商業與文化發展相比永康商圈也許更值得期待。另外,充滿老城區風情的大稻埕也可嘗試,日本京都的三条通是可參考的模板之一。

台北捷運中山站「心中山線形公園」經常舉辦主題市集。取自臉書「台北捷運 Metro Taipei」。圖/台北捷運中山站「心中山線形公園」經常舉辦主題市集。取自臉書「台北捷運 Metro Taipei」。

一般來說,設置徒步區後,最直接可見的就是行人安全與步行空間的擴大,特別適合親子、長者用路人,同時在交通工具的減少下,亦可降低噪音與空汙廢氣的污染。此外,行人量的增加,對街邊店面帶來的商機,當然不容小覷,更能塑造地方特色的觀光景點,有助提升商圈活力。

台北永康街一景。蔡炆璇攝。圖/台北永康街一景。蔡炆璇攝。

只是反向思考,住在當地的居民就得面對生活習慣的大幅度轉變。從居民返家、商家進貨到計程車進出,甚至是醫療救護的需求等,都會面臨一定程度的調整。進一步來看,徒步區的設置勢必會將交通成本轉嫁至周邊道路,導致車流增加、壅塞等問題,公車路線也有調整的必要性。

台北永康街一景。蔡炆璇攝。圖/台北永康街一景。蔡炆璇攝。

循此,拿國外案例來看,台灣人最愛去的日本,東京銀座步行者天國於1970年起推動,在週末和節假日實施「步行者天國」,從正午至傍晚時段進行封閉道路措施,全面禁止車輛通行,行人皆可自由地在街上漫步,因而成為國際觀光與商業亮點,如今東京銀座周邊全是百貨、精品林立的重要商店區。另外同樣位於東京的秋葉原,部分區域在特定時段也實施禁車令,讓行人能享受無車干擾的購物和娛樂環境。 

日本東京銀座一景。取自Unsplash。攝影者Pema G. Lama。圖/日本東京銀座一景。取自Unsplash。攝影者Pema G. Lama。

又拿韓國首爾為例,當地也有世宗大路步行街,全長1.5公里,連接到光化門廣場、德壽宮、崇禮門等著名景點,亦是該國重要的觀光旅遊通道。至於首爾的弘大商圈、明洞商圈等行人徒步區,也是先營造出友善的步行環境,接著才讓商圈有擴大發展的潛力。

延伸閱讀

台北永康街奪全球最酷街道第4名「一流魂特色」狠甩東京神樂坂

警惕失敗先例:德國柏林與美國紐約設徒步區遭反對聲浪

但另一方面,國際也不乏有設立徒步區後再改回來的個案。如位於德國柏林市的腓特烈大街(Friedrichstraße),是柏林中區的精華地帶,地方不僅有百年歷史古蹟,還有全德國最高檔的百貨公司。

無奈政府在2020年嘗試將部分路段改成行人專用區,目的是為進一步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質,卻在施行後,發生交通壅塞、日常交通不便的亂象,甚至因影響商家生意而引發強烈反彈,導致徒步區計劃在2023年取消。

美國紐約時代廣場一景。取自Unsplash。攝影者James Ting。圖/美國紐約時代廣場一景。取自Unsplash。攝影者James Ting。

此外,世界知名的美國紐約時代廣場,市政府則在2009年將部分道路改為行人徒步區,最初也遭到各界反對,直呼此舉只會導致車輛繞行時間拉長,並引來計程車司機與通勤族嚴正反對與抗議,在地商家的生意也因此受到影響。於是最終,政府透過強化徒步區的公共空間設計,讓廣場的行人變多、道路上的行人變少,才有效減少車禍的發生,出現現今大家熟知的城市樣貌。

台北永康街一景。蔡炆璇攝。圖/台北永康街一景。蔡炆璇攝。

而綜觀各國案例,劃設徒步區考量要點,看來終究還是要以「人」為本,不過從人行需求出發之際,也要考量當地住民的生活衝擊,評估能否真正達到「人車共榮」、相互體諒需求的可能,而非單方面犧牲某一方的權益。

延伸閱讀

台北中山登全球最酷街區!國際認證「酷玩魅力」完勝日本道頓堀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政策交通旅遊地方台北市北部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台北中山商圈飄日本味大勝東區?網嗨「妹子多又頂」逛了超舒服
台北中山北路為何那麼美?赤峰街「散策時光」揭中山區神秘彩蛋
美食蜂炮魅力爆棚!台南入選國家地理雜誌「全球30大酷景點」
陳布萊

陳布萊

城市學特約記者。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