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到6月的馬祖海岸,一道道藍色微光隨著浪花閃耀,宛如星辰墜落海面。這神秘的「藍眼淚」,絕對是一生必看的夢幻美景。但是要看藍眼淚,可不是季節對了就夠,還要選對地點,掌握風向、潮汐和時間。要如何追淚成功呢?《城市學》特別整理馬祖藍眼淚的完整懶人包,從出現時機、觀賞攻略到交通方式,帶你一次掌握所有追淚資訊。
藍眼淚是什麼?
藍眼淚季節與最佳觀賞時機
如何觀賞藍眼淚?
熱門追淚地點
藍眼淚延伸景點推薦
台灣到馬祖交通指南
賞淚注意事項
「藍眼淚」其實來自一種名為「夜光蟲」(學名:Noctiluca scintillans)的浮游生物,屬於窩鞭毛藻,體內含有螢光素酶(luciferase)。當夜光蟲受到海浪拍打、船隻攪動或風吹的刺激時,會自體發光產生淡藍色的光芒。這種生物發光現象被稱為「生物螢光」,在夜晚無光害的海域特別明顯。
馬祖因地處閩江口,每年4月至6月水溫逐漸升高,加上淡水與海水交匯處營養鹽濃度提升,浮游生物繁殖迅速,形成豐富的河口生態系,正是夜光蟲最愛的環境。這段時期成為藍眼淚大量出現的黃金季節。當地漁民則習慣以「丁香水」、「蟹膏水」等在地名詞來形容這現象。
圖/馬祖藍眼淚是由「夜光蟲」發光產生。取自交通部觀光署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網站。
4月到9月,其中4月至6月為高峰期,最容易出現大量藍眼淚。
避開滿月:觀賞藍眼淚必須在無光害的環境,建議選擇月出前或月沒後前往,或選擇封閉環境,例如南竿鄉的北海坑道。
選對潮汐:選在漲潮或滿潮時,夜光蟲會在波浪拍打下發光,浪越強越明顯。
選擇迎風向:吹南風時,可去南邊海岸(如澳口),北風則前往北面追淚。
小提醒:若白天在海上看見赤潮現象,代表夜光蟲濃度較高,夜晚出現藍眼淚的機率也大幅提升。
在南竿鄉的北海坑道搭乘搖櫓船或獨木舟,是觀賞藍眼淚最經典的方式之一。坑道內沒有光害,環境封閉,能近距離欣賞藍色光點漂浮流動。
活動時間:每年3月1日至11月30日,每晚6:30至9:00,共6梯次,每梯次48人。
預約方式:由鐵仁休閒育樂有限公司負責,採預約制,可預約未來一個月行程。
電話:(0836)22177
LINE ID:@gen6594n
預約時間:週一至週六,上午9點至下午4點半
若喜歡自由行,也可自行走訪馬祖有藍眼淚出沒的海灘,享受大自然的空靈,唯過程務必注意安全。
建議裝備:手電筒(頭燈尤佳)、防蚊液、防滑鞋、長袖衣物、行動電源。
注意事項:
1.結伴同行,避免獨自前往偏遠沙灘。
2.避免靠近礫石灘、潮間帶,拍照前先確認腳下地形。
3.手電筒勿直照海面或其他攝影者,保持拍照禮儀。
4.勿以石頭或肢體刺激藍眼淚發光,避免傷害生態。
圖/馬祖大漢據點夜賞藍眼淚。取自交通部觀光署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網站。
馬祖由南竿、北竿、東引、東莒、西莒等島嶼組成,每個島都有適合觀賞藍眼淚的景點,以下為推薦地點:
北海坑道(最推薦):安全、穩定、專人導覽
牛角澳口、津沙沙灘、山隴澳口、四維澳口、翰林角、福澳口、珠螺澳口、大漢據點等地也常見藍眼淚蹤跡。
芹壁沙灘:可順遊石頭屋聚落
塘后沙灘、坂里沙灘、橋仔沙灘:人少風景美。
國之北疆、東澳、北澳、後澳、中柱堤:沿岸開闊,易見藍光波紋。
神秘小海灣、猛澳沙灘、大埔石刻:天然屏障少,觀賞效果佳。
坤坵沙灘、青帆港、田沃澳口:適合步行前往,適合安排晚餐後散步賞淚。
圖/藍眼淚追淚地圖。取自交通部觀光署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網站。
來到馬祖追藍眼淚,務必走訪馬祖藍眼淚生態館,或可到北海坑道體驗搖櫓船、獨木舟,感受戰地歷史與自然景觀交錯的魅力。
位於南竿四維村、芙蓉澳沙灘旁,是一棟白色兩層樓建築,運用4D虛擬實境技術與夜光蟲培育展示,讓遊客全年無論天氣都能「親眼」看到藍眼淚,是寓教於樂的好去處。
圖/馬祖藍眼淚生態館。取自文化馬祖網站。
除了賞藍眼淚,還可參加搖櫓船、獨木舟體驗,深入坑道內部,感受馬祖戰地文化與自然景觀交織之美。
圖/馬祖南竿鄉北海坑道是觀賞藍眼淚的熱點之一。取自wiki維基百科,lienyuan lee攝影。
從台北松山機場搭乘立榮航空至南竿、北竿,飛行時間約50分鐘。
自台中清泉崗機場搭乘立榮航空至南竿,飛行時間約75分鐘
自基隆港搭乘台馬輪可達南竿、東引,航行間約10小時,抵達馬祖後再轉乘交通船至各島。
乘船地點:基隆市港西街16號2樓
一、夜間務必結伴同行,切勿獨自探訪無人海岸。
二、留意海岸地形,避免前往危險礫石區或懸崖邊。
三、勿用手電筒直照海面,避免干擾他人拍攝。
四、勿丟石頭刺激夜光蟲發光,尊重自然,留下藍眼淚最美的樣子。
五、春夏有蛇類活動,避免走草叢與陰暗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