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智庫X城市學 專訪|連江縣政府文化處處長吳曉雲、南竿旅館「日光春和」負責人劉浩晨

玩馬祖上陌生人車就對了!連江藍眼淚藍葡萄酒拚高粱全靠這青年

玩馬祖上陌生人車就對了!連江藍眼淚藍葡萄酒拚高粱全靠這青年 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Jed Villejo。(示意圖)
作者:傅莞淇
日期:2024-11-01

你曾來過馬祖嗎?身處「國之北疆」,與台灣本島間相海相望,過去,馬祖人連來台,都要持護照、辦簽證,然而時光荏苒,解除戰地政務30餘年,馬祖如何從過去的戰地包袱解編?這座最有資格成為台灣世界遺產的小島,如何華麗轉身?

乍看之下,坐落於馬祖境天后宮右側山上的媽祖巨神像,不像是一般遊客預期會在這個樸實島嶼上看見的風景。這裡沒有高空纜車,沒有熙來攘往的人群,甚至沒有絡繹不絕的香客。但這座莊嚴、壯觀的神像,卻是外地人走入馬祖心中的一扇窗口。

2009年落成的媽祖巨神像,俯瞰著過往軍艦搶灘海口,也曾是馬祖人前往台灣的上船處。神像總高度29.6公尺,與馬祖四鄉五島的總面積29.6平方公里相映成趣。主結構由365塊花崗岩雕琢而成,更有著全年日日平安的寓意。

連江縣(俗稱馬祖)一景。取自交通部觀光署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官網。圖/連江縣(俗稱馬祖)一景。取自交通部觀光署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官網。

神像正前方船首形狀的觀景平台,請來建築師郭中端設計,是馬祖島上少見的工業風鋼材開放結構。神像座台下方,另有過往國軍挖掘的戰用坑道轉化而成的「祈福坑道」,供遊客鑽過神轎下方、祈求好運,也見證戰地史績的資產。

如今,每年農曆九月九日,皆會在此舉辦「媽祖昇天祭」,紀念媽祖得道昇天。許多台灣、福建省宮廟代表亦前來一同恭奉。

延伸閱讀

馬祖為何搶先金門恢復兩岸小三通?連江縣長王忠銘揭背後2關係

連江縣(俗稱馬祖)一景。取自交通部觀光署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官網。圖/連江縣(俗稱馬祖)一景。取自交通部觀光署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官網。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過往討海維生的馬祖人,面對變化難測的自然環境,養成了虔誠的宗教文化。守護海事的媽祖,更是在地信仰的一大核心。馬祖列島上,光是主祀媽祖的天后宮就有九座,陪祀另有十二座。

媽祖巨神像前觀景台下階梯。傅莞淇攝。圖/媽祖巨神像前觀景台下階梯。傅莞淇攝。

以民俗文化為基礎,保留戰地遺跡,加以現代藝術設計的元素,其所打造出的新觀光景點,無疑是馬祖近年來華麗轉身的基調。

延伸閱讀

馬祖運動、生小孩特嗨!連江體育館公托免排隊、零失業海放六都

接納過往戰地回憶,從中孕育出新一代藝術價值

2022、2023年連續舉辦的「馬祖國際藝術島」,亦體現了這樣的公式。藝術創作與地方文化、共同記憶、戰地遺跡結合,讓外來「風的人」與在地「土的人」產生獨一無二的「風土交會」。

連江縣政府文化處長吳曉雲。連江縣政府文化處提供。圖/連江縣政府文化處長吳曉雲。連江縣政府文化處提供。

連江縣政府文化處處長吳曉雲直言,「大家都知道馬祖的未來必須要轉型。而在轉型的方法中加入質感,提升我們的文化能量,是勢必要走的路。」

對官方而言,馬祖國際藝術島是一個前進的方法。對內提升文化量能、凝聚認同,對外也想拉近世界與馬祖的距離,產生更多美好的交流。

連江縣(俗稱馬祖)一景。取自交通部觀光局。圖/連江縣(俗稱馬祖)一景。取自交通部觀光局。

長期受到戰地政務箝制,馬祖沒有自給自足的工業基礎,也缺乏與他人比較的基準。是在「風的人」來到島嶼後,才逐漸發現自己的特色與美好。原來,包圍島嶼的海景、過往的軍事重地、移民胼手胝足地興建的住房,以及受閩東文化影響的菜餚、方言,都有著獨特的價值。

延伸閱讀

馬祖人30年前登台先辦「護照」!王忠銘揭台灣最奇怪連江生活圈

打造具有質感的文化觀光產業,成了一大經濟政策。其中,國際藝術島更具有展望世界的十年願景。

吳曉雲描述,在開啟、重造過往軍事據點的過程中,也發生不少驚喜。挖出意料之外的防空洞、坑道,不是少見的事。文化處的基本做法,通常是盡量保存。

連江縣(俗稱馬祖)一景。取自交通部觀光局。圖/連江縣(俗稱馬祖)一景。取自交通部觀光局。

這種人工打造的軍事據點與自然地景的交織關係「成為一種在地特色」。吳曉雲表示,「我們現在也沒有遺忘它,也沒有要排斥它。我們接納它,讓它變成一個新的生命,存在這個島嶼上。我覺得這是我們要去論述世界文化遺產上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就像過去面對險峻難測的海象,在國軍管制下,馬祖人民依舊在其中尋求自己的生存之道。這點點滴滴的辛勤,都是值得珍惜的共有回憶。

轉向質感觀光,青年世代帶入新氣息

在馬祖力求邁進的高品質觀光型態中,位於南竿的旅館「日光春和」無疑是馬祖質感旅遊的代表性地點。負責人劉浩晨於大學畢業後,返鄉接手父母經營十數年的民宿,帶入永續、環保的理念,成為馬祖唯一獲得GTS國際永續標章2星認證的業者。

日光春和一景。日光春和提供。圖/日光春和一景。日光春和提供。

日光春和一景。日光春和提供。圖/日光春和一景。日光春和提供。

十年來,劉浩晨積極參與在地公共事務,期望協助提升整體觀光品質。家鄉的好,他特別指出,身為小規模市鎮,馬祖的街景乾淨、整潔,看不見台灣常有的鐵皮屋。

日光春和一景。日光春和提供。圖/日光春和一景。日光春和提供。

連江縣(俗稱馬祖)一景。馬祖國際藝術島提供。圖/連江縣(俗稱馬祖)一景。馬祖國際藝術島提供。

「如果你願意走,有很多的小路可以探索。」劉浩晨說,「有點旅遊加上探險的感覺。這是一個你不用怕迷路的地方。」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親近,是另一個馬祖不同於大都會的特質。在路上搭便車這樣的事,台北人可能難以想像。劉浩晨說,「但在馬祖,你是可以上車的哦。」

連江縣(俗稱馬祖)一景。馬祖國際藝術島提供。圖/連江縣(俗稱馬祖)一景。馬祖國際藝術島提供。

劉浩晨認為,許多馬祖好的元素,值得再加強化,並以更完善的方式行銷、推廣。他指出,國際藝術島可以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來為馬祖的質感行銷建立基礎。

在既有基礎上,再加入創新元素,也可見於馬祖2022年推出的新伴手禮「藍眼淚藍葡萄酒」。

這款馬祖限定的藍葡萄酒主研發者王元嵩,亦是接手家族旅館的返鄉青年。除了提升旅遊品質,也思索如何創造新的觀光體驗。

連江縣的馬祖藍眼淚維岱荷藍葡萄酒。取自臉書「龍福山莊-機場旁的旅館」。圖/連江縣的馬祖藍眼淚維岱荷藍葡萄酒。取自臉書「龍福山莊-機場旁的旅館」。

這支與西班牙酒莊合作的葡萄酒約耗時一年開發,清澈藍色來自葡萄皮的花青素。酒標則描繪了北竿知名的芹壁聚落,以及海岸線的藍眼淚美景。一方面讓前來追淚的旅客多了一種可以帶回家的紀念品,也為以高粱、老酒聞名的馬祖品酒文化提供另一款風味。

馬祖「藍眼淚」攝影大賽優選《王長琳:岩淚》。連江縣政府提供。圖/馬祖「藍眼淚」攝影大賽優選《王長琳:岩淚》。連江縣政府提供。

用文化藝術走向世界,也讓世界走進馬祖

2023年馬祖人口數突破新高,來到1萬4千餘人;出生率亦是全台最高。顯示近年積極推動公托、生育補貼等政策有成。在文化政策面,讓馬祖的小孩,成為兼備美感與國際觀人才,亦不遺餘力。

延伸閱讀

馬祖百億建設蓋去哪?台灣最怪五星首長王忠銘上任就選接班人

對此,吳曉雲表示,國際藝術島是一個長遠的目標,改變不會一夜發生,「我更重視的是向下紮根。」

第一屆藝術島被認為與在地居民的連結不足,官方在第二屆積極與學校合作,2025年將舉辦的第三屆活動,也將啟動店家計畫,讓更多在地店家參與策展、共創。在國際旅客服務方面,也計畫引入翻譯軟體等科技協助,提升外語友善度。

連江縣(俗稱馬祖)一景。張智傑攝。圖/連江縣(俗稱馬祖)一景。張智傑攝。

透過藝術島的品牌與活動,搭起與國際交流的橋樑。讓下一代知道寬廣的世界認識自己的所在。吳曉雲表示,「讓我們的孩子有看見美麗、看見美學的眼睛,那才是我們最要做的事。」

也許,正因為擁有的資源不多,所以更懂得珍惜。展望明年,在第三屆國際藝術島開展前,86、77據點應該都能開放。

連江縣(俗稱馬祖)一景。張智傑攝。圖/連江縣(俗稱馬祖)一景。張智傑攝。

在第一屆藝術島展期,曾是受到旅客喜愛的「地下工事」策展地點的77據點,現已是建築工地,即將轉型成為「等待美術館」。保留地下坑道,打造出開放式的濱海體驗。

總之,這座曾被戰事耽誤、被許多台灣人遺忘的島嶼,卻因為少了過度開發,猶如未被風塵沾染的璞玉,多了些素顏的美麗,如今,在縣政府的精心琢磨下,耀眼登場。

延伸閱讀

馬祖人為何全台最愛生?全台生不如死,連江縣人口逆成長奪冠

《遠見雜誌》與《城市學》提醒您:未成年請勿飲酒,酒後禁止酒駕。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地方旅遊產業政策觀點馬祖連江縣外島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馬祖智慧水網撇缺水10天煎熬!連江五星施政擦亮永續海上明珠
傅莞淇

傅莞淇

《遠見雜誌》國際組資深記者,專長領域包括全球化、地方形象及大眾文化。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