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來台北讀書,不少北漂學生都會很期待朝聖台灣大學旁的公館商圈,因為附近公車路線多,前往交通便利,鄰近還有台北捷運松山新店線可搭乘,加上周遭大學生多,感覺是一個青春洋溢之處。
但現代許多年輕人實際造訪後卻失望不已,直呼過往人潮絡繹不絕、商家林立的景象,如今已不復在。如日前PTT有網友稱自己在疫情爆發時期,每天都會搭車經過公館商圈,但他後來逐漸驚覺「大概新生南路、羅斯福路路口到基隆路口,就倒了30多家,到現在零零總總空的店面,可能還有10來間」。
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Vernon Raineil Cenzon。(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此外,原PO還觀察到,台電大樓那邊有2塊地已經在都更,因此研判當地的房東似乎是「不想撐了」,認為老房早點都更,才能換個新氣象。
話鋒一轉,原PO更發表個人看法,提到公館商圈氣氛轉清幽也非壞事,至少他在新生南路上騎乘Ubike時,感覺還蠻舒服、快意的,且晚上科技大樓站的人潮依舊不少。
但仔細觀望地方的都更情況,原PO又察覺,有些店面不知是否都更計畫沒談好,有「被建商切割」的跡象,長期都高掛著「登出禮儀社即將開幕」的布條,且一掛就是好幾年,令他不免憂心「台大公館商圈是不是快不行了啊?」
圖/台大公館商圈黑糖撞奶名店「陳三鼎」在2020年宣告收攤。取自臉書「陳三鼎黑糖青蛙撞奶創始店」。
而該文一曝光,果然立刻掀起網友熱議,有人呼應原PO表示「以前那邊真的是熱鬧」,但讓更多網友感嘆的是「那邊一堆店點多就收了」「星巴克那間也有空半年了吧」「現在放著也沒房租啊,NET那間空幾年了」「自從車輪餅倒了以後,我就拒絕去那邊吃東西了」「公館早就不行了」。
而關於公館商圈沒落的跡象,其實早於2022年就有網友驚覺,直呼當地變得好蕭條。像是當時,羅斯福路和新生南路交叉口的三角窗店面總是在招租,地方許多店家也都拉下鐵門,並貼上公告,寫上斗大「招租」2字,無奈空租狀態乏人問津,超過一年公告不曾撕下來過。
而當時網友除議論紛紛外,有人就直指,捷運地下化是嚴重衝擊公館商圈的關鍵原因,理由是「以前住在中永和、新店的人都要在公館換車,捷運通車之後,那邊有很多年的時間還是很重要的轉車中心,又過了幾年,這個關鍵轉車地位才消失,以前是一個必須經過的地點,現在反而都是要刻意繞過去」「捷運路線更改,公館的位置不再重要」「以前在公館轉車的超多,現在少了非常多」。
此外,亦有網友進一步剖析,直呼公館商圈讓人感到淒涼,概念就跟台北車站周邊商圈一樣「由於『捷運地下化』,以前很多人會在公館附近轉車,是因為這個地方是大安、信義、文山、新店、永和等地的交界地,以前轉車會有人順便在附近逛逛,形成商圈。後來捷運通過地下以後,轉車停留的人大幅減少,也就沒落了,附近商圈本來就已經比不上東區實力,連東區都一直在沒落,更何況是差距甚大的公館商圈,人都轉移到信義區」。
圖/國立台灣大學。取自Unplash。攝影者Andy Wang。
不過與此同時,有網友則認為,公館商圈變得冷清,其實是隨著都市型態而改變的。畢竟過去地方學生多,還養得起眾多店家的生計,但現代人大多有車,連美食都能使用外送APP,商圈人潮當然不如以往,因為「叫外送也很方便,誰還吃學校周邊的食物」「都市型態改變,大家比較喜歡逛商場或徒步區」「東區不也是這樣漸漸沒落,轉型成高級餐廳」。
如此來看,公館商圈榮景消散,某部分反映出了都市發展的必然規律,即受到交通樞紐變化、消費模式轉型和疫情衝擊等多重因素交織影響,才導致往日繁華不再。故綜觀來看,傳統商圈如何在新時代找尋自己的定位與價值,而非逐漸淡出民眾視線,也許是地方政府擬定都市規劃時,一個值得思考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