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PTT上該網友的貼文內容,原PO細數新北一環的板橋、永和、中和、新店等地都有百貨公司,連二環的新莊都有,可唯獨三重就沒有,這讓其不禁聲援「雖然很多人都說新北市離台北市很近,開車去就好,但實際上一環到台北市也很近,依然能發展出自己的商業機能」。
與此同時,原PO還進一步剖析趨勢,提到「眾所期待的捷運六號線CITYLINK其實樓板面積相當小,所以只能開始蹭還在蓋的雙子星,但雙子星未來是由誰來經營商場,好像也還不清楚?」接著其再度為三重發聲,直呼「三重很大,也不是每個地方都是一站到雙子星,究竟三重為何無法發展出百貨機能呢?」
而該文一曝光,果然隨即吸引一票網友跟著分析,有些人直呼問題根本是「三重土地不夠大」,並紛紛指出「沒有土地啊,三重地圖看一下」「要蓋一間商場,又不是幾百坪就夠,商場需要千坪」「三重土地釘子戶很多,很難做重劃區」。
圖/三重空拍圖。新北市城鄉發展局提供。
但也有地方老司機認為,追根究底是「三重離台北太近」,才會「不必要」蓋百貨公司。就像網友先後提到的「三重到台北市真的是太方便了」「三重沒有商業區,能有大賣場已經很不錯了,而且過橋就是更大台北市的百貨,你要三重開什麼定位的百貨公司?」「三重離台北市很近,其實不太需要百貨」「其實三重離台北市很近,過橋就到了」「三重可以直接到中山」。
同時當中還有網友提及,或許也跟三重人口不足,連帶消費力不夠,難以跟人口密度超高的板橋、永和、中和相比有關。畢竟「不是每個地區都撐得起一間大型購物商場,例如中和也撐不起來,其實都是靠板橋的」「人口、消費能力有到,百貨公司就來了」「連士林都有三間百貨公司,三重人口稠密的區域都接近台北市」「人潮都跑往台北市,三重開百貨不容易」。
但或許鮮少人知道,其實早在民國40年代,三重就坐擁一間天台廣場百貨,由木材商李瑞軟所設立。不過起初該大樓其實未以百貨為定調,反而是李瑞軟基於自己愛好看歌仔戲,所以特別於二樓搭設歌仔戲台,因為看起來就像「天空中的戲台」,於是才將大樓取名為「天臺」。
直到後來,「天台」才改建成商場,出租一間間小店鋪,吸引旅社、澡堂、理髮廳、冰果室、電影院等紛紛承租,熱鬧氛圍吸引人潮,也帶來錢潮,於是輝煌一時。
圖/新北三重早在40年代就有百貨公司「天臺廣場」。翻攝自Google Maps。
無奈天台後來歷經多次水災,以及1998年一場嚴重火災,造成大樓內發生4死9傷的憾事,因而重創其經營業績,最終只好宣告歇業。
加上天台內部產權過於複雜,遲遲不得順利重建,即使隨著影城、健身房、網咖等再度進駐,住商混雜的大樓因時常傳出吸毒等社會犯罪事件,結果反成了三重當地的治安死角,負面形象使三重人共同的繁華回憶逐漸落盡,也道盡地方至今都難以發展大型百貨公司的感嘆。
不過就像網友一致公認的,三重離台北只有一座橋的距離,加上近年捷運發展與台北市高房價造成人口外溢等因素,輕移民移入三重似乎漸成趨勢,並帶動了房價攀升。
好比有房仲專家指出,觀察目前三重的新建案,平均房價普遍已飆上7字頭,「潤泰CITY PARK」更出現破百萬的單價交易,充分顯示高消費力族群正持續移入中,連帶未來各大重點建設陸續投入,故三重恢復昔日風華,相信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