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於嘉義縣新港鄉板頭厝內,一片綠油油稻田間的「海賊庄休閒農場」,雖地處偏遠,可民眾若開車前往,基本上交通還算便利。
加上農場建築外頭,擁有一面色彩斑斕,以500多萬片馬賽克拼貼而成的手繪風藝術牆,故即使業者至今尚未對外營運,老早就勾住大眾好奇的目光。
圖/嘉義縣新港鄉「海賊庄休閒農場」外觀。取自台灣旅圖官網。https://www.taiwantravelmap.com/taiwantravelmap/travel-12095
其實這一座宛如童話故事的景點,是由台灣知名交趾陶工藝師,也是台灣陶藝學會與台灣工藝之家協會雙榮譽理事長謝東哲,運用家鄉農地而投資創建的。
過去,他耗時長達2年的時間,運用自身手藝巧工,並率領20多名藝師,一片片將馬賽克拼貼於農場建築上,才造就今日耗時費工,可視覺效果令人驚艷,走過路過都難以忽視的工藝建築。
此時,搭配著嘉義縣鄉村最天然的美景,無論是翠綠的稻浪,亦或湛藍的天空,每種色彩都與城堡相互映襯,即使是隨手一拍,都能成為世界級美照。
圖/取自臉書「透南風麻油 南笨港親子食農體驗公益農場」。
更棒的是,農場前還有一汪清澈的水池,能與絕美的童趣建築產生鏡像倒影,更叫人感到別有一番詩意與風情。
不過許多網友好奇,海賊庄休閒農場為何要以「海賊」為名?對此謝東哲解釋道,嘉義縣新港鄉南港村的古名為「笨港」,於明朝鄭芝龍時期,該處即是海賊群聚貿易之處,故而形成「海賊庄」的稱號。
圖/嘉義縣新港鄉「海賊庄休閒農場」外觀。取自台灣旅圖官網。https://www.taiwantravelmap.com/taiwantravelmap/travel-12095
循此,長期對於交趾陶及馬賽克藝術多有研究的謝東哲,希望自己能利用40年廢棄的陶瓷及馬賽克材料,將工藝應用於本土過去500年大航海歷史的建物,以及巨型公共藝術設施,讓傳統剪黏技術亦可融入現代築體設計,展現出多元文化與傳統藝術融合之美,也為嘉義縣創造出獨一無二的亮點文化地標。
因此對謝東哲而言,海賊庄休閒農場不僅是歷史風華的紀念碑,也是見證台灣海賊轉型為海商,進一步開發台灣的文化創意園區,保留著本土重要的文史資料。
只可惜,海賊庄休閒農場目前因辦理變更設計,以及申請休閒農場許可等作業繁冗,所以來不及於2025蛇年新春期間開幕,最快開放時間須等到2025年的2月底。
可即使民眾還無法進入農場參觀,建築風貌與嘉義縣藍天綠地的美麗場景,每逢假日早引來滿滿人潮前往拍照留念,並紛紛將明信片般的照片打卡PO文,與社群親朋友好分享,像是有民眾就模仿法國畫家米勒《拾穗》的場景並拍照上傳,隨即引發網友熱議。
圖/取自臉書「透南風麻油 南笨港親子食農體驗公益農場」。
加上謝東哲透露,園區周邊正廣植植栽,並計畫要讓鮮黃色的向日葵花海齊開怒放,與卡通世界的景象繼續相映成趣。
相信嘉義縣如此斑斕的嶄新旅遊勝地,日後不僅又將吸引一票海內外遊客朝聖,探索當地由山至田的多元地形面貌,還能讓國旅民眾充分遠離都市喧囂,找到放鬆身心的美好春遊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