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過去半年,有觀察房價動態的民眾都知道,據金融界調查,2024年7月下旬起,本土房貸市場迎來史上最大規模的「限貸令」,10多家公民營銀行的房貸撥款皆陷入緊繃狀態。
儘管,各銀行採取的限貸措施不盡相同,有些僅承作既有房貸戶的增貸,如「散戶」房貸業務僅限自家存款戶;有些單位則要求旗下分行全面停止進件,直到2024年底才解禁,且當中有6家名列台灣十大房貸銀行。但整體而言,都對房貸族造成十分重大的衝擊。
圖/張智傑攝。(示意圖)
而造成此次大規模限貸的背後原因,其實相當複雜。除了建商方面有資金需求外,企業集團投資一旦被「套牢」,也有不得不從銀行提取存款應急的壓力,進一步加劇銀行端的風險性資產,在資本適足率計算近乎「滿水位」。
故有銀行高層透露,房貸放款明顯受其他企業的業務風險排擠,加上台灣房價不斷高漲,間接導致買房申貸緊縮,特別是台中、嘉義、台南、高雄等中南部都會地區,房價暴漲使每筆貸款金額大幅增加,一筆房貸額度可能就等於過去的三筆,也造成整個金融圈房貸量能空前吃緊。
圖/蔡炆璇攝。(示意圖)
不過叫人意外的是,台北地政雲日前卻揭露,2024年截至目前為止,台北共有27筆單價逾200萬元的豪宅交易,地區不外乎集中於信義區、大安區及中山區等首都金黃地段,且當中有11筆皆未貸款。換言之,約41%的超級豪宅客,都是直接備妥現金買房,霸氣場面如同上流社會的電影畫面。
圖/台北市2024年單價逾200萬元且無貸款之豪宅交易。資料來源台北地政雲、住商機構彙整。《遠見雜誌 城市學》記者蔡炆璇製表。
對此,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進一步分析,表示2020年以來,央行共實施七波信用管制措施。其中針對高總價住宅的購屋貸款,雖上限持續調降,豪宅客現今想購買高總價的住宅,最高僅能貸款3成,加上2023年《平均地權條例》修法通過,豪宅客基本上難以再用私人名義購置豪宅,但即使有兩大因素綜合衝擊,頂端客層照樣能「任性」入主豪宅,愈來愈多富豪傾向拿現金直接購屋。
圖/蘇義傑攝。(示意圖)
像是透過台北地政雲的資料可知,台北「200萬元俱樂部」的超級豪宅現金交易,今年截至目前為止,有信義區「皇翔御琚」3筆、大安區「首泰信義」1筆、「One Park Taipei元利信義聯勤」2筆,以及中山區「西華富邦」5筆,總計金額高達42億4774萬元。
據此賴志昶也補充說明,表示豪宅客用現金買房有兩大優點,一是避免央行限貸困擾,也省去與銀行往來申貸環節;二是豪宅物件,兼具居住品質與資產配置的需求,如屋主長期持有,還能為大筆資金創造避風港。
循此,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也剖析,近期台北市的豪宅交易維持穩定交易量,這顯示了,國內在經濟景氣佳情況下,金字塔族族群將資金放入不動產市場的趨勢,同時她也認為,這是有錢人為手中現金流建立一個安全區域的聰明作法,而且在有能力的情況下,任誰買房時都會希望省去繁瑣的房屋貸款程序。
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Andrew Leu。(示意圖)
不過針對高總價住宅的動態,畢竟政府近年打炒房的動作頻頻,所以徐佳馨不忘提醒,近來還是有不少買方誤踩第二屋或高總價貸款成數的地雷,使交屋交易過程的風險大幅提高,故買方購屋前,一定要注意手上資金是否充足,避免因貸款不足而違約,結果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