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工程表示,台灣因處地震帶,鋼結構建築採用的鋼材,必須有一定的彈性限度,樑柱往往會因頻繁地震而產生塑性。
而豪宅陶朱隱園的結構體,正是在高於2500年地震迴歸期的預設下,全部桿件都保持彈性來規劃,所以完全不同於傳統結構體。
圖/陶朱隱園的水瀑區木棧道觀景台。中華工程提供。
不僅如此,陶朱隱園還使用美國EPS隔震墊,利用單擺摩擦原理,隔離抵消地震能量,減少建築物晃動,創造傳統建築前所未有的隔震等級,並通過台灣大學地震研究中心結構外審審查。
更狂的是,陶朱隱園為降低輸入至主結構的地震能量,還於主結構基礎面上方設計隔震系統,地震規模達4級以上即自動啟動。
在主結構與擋土外牆之間,陶朱隱園更留設1米寬的隔震縫,確保地震發生時,結構體有足夠的移動空間,不會直接撞擊擋土外牆而損壞到主結構,同時也讓地下室出現自然採光與通風。
圖/陶朱隱園留設了1米寬的隔震縫。中華工程提供。
這般規格,也讓中華工程不禁自豪的說,為超越內政部建築耐震規範的最大考量耐震要求,陶朱隱園的結構體耐震等級,可說與核能發電廠耐震等級相同。
話鋒一轉,中華工程也不忘提到,陶朱隱園除了耐震標章嚴謹監造外,還耗時逾3年打造生態庭園,坐擁城市罕見的9米高瀑布,盼帶給民眾有意身心靈的芬多精,便於酷熱時,透過納涼散步消暑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