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車站30年4大迷宮惡夢醒了?揭台北捷運再設計讓北車不迷路

台北車站30年4大迷宮惡夢醒了?揭台北捷運再設計讓北車不迷路 圖/台北地下街一景。取自Unsplash。攝影者C Chiba C。(示意圖)
作者:羅溫妮
日期:2024-11-07

由台鐵、高鐵、桃捷及北捷三線六鐵共構的台北車站,因地上共6層、地下4層,複雜而模糊的內部動線設計,長期以來深受網友批評。對此,台北捷運公司與台灣設計研究院特別攜手延續「台北捷運再設計」計畫,繼中山站改造後,11月1日起正式開始改造淡水信義線的台北車站B3層大廳,提供旅客更易懂、清晰的指標方向,而這也是人們口中俗稱的「北車」,近30年來首次改裝。

台北車站繞20分鐘出不來!網友、名人全在北車迷宮超崩潰

第一次到台北車站,不少人都會被雜亂的指示牌與交錯的路徑給搞混,像是先前有網友就在網路論壇mobile01發問「大家有在台北車站迷路過嗎?」並引發熱議。當時,原PO其實自認很會看標示牌,但想不到,他只是要從地下街到北車的M5出口,走了20分鐘還是走不到。

取自臉書「台北捷運 Metro Taipei」。圖/取自臉書「台北捷運 Metro Taipei」。

此外,先前剛迎來65歲大壽的綜藝主持人胡瓜,也在自己的YouTube頻道影片裡,稱自己某日挑戰拿敬老卡去搭捷運,但在北車裡繞了兩大圈才找到欲前往的餐廳,使得這位當日壽星忍不住於影片中爆粗口「靠X啊」!

延伸閱讀

高雄捷運到處是周杰倫!刷卡嗶嗶這時段變「哎唷不錯喔」網笑瘋

台北車站旅客流量僅次日本、路線複雜!網嘆:不迷路也難

事實上,台北車站路徑複雜又交錯,就連台鐵也曾推出導航APP,協助旅客找到目的地。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但隨著旅客流量增大,每日進出旅客約52萬人次。據最新車站乘降人數統計,台北車站甚至排名全球第24,而前面23名,竟全是日本各地車站。循此可知,台北車站路線設計,明顯跟不上旅客增長速度與交通建設的發展,其中屢遭民眾詬病的缺點如下:

1. 轉換路徑太複雜

乘客北車內,從一個系統轉至另一個系統時,常需經過多重樓層與長距離走道,尤其是從台鐵到捷運、或從高鐵到台鐵,許多旅客都反映路徑繞了相當遠,並直言「連結地下街那些地方很容易搞混」,加上後續還要找周遭20多處轉乘公車的站牌,民眾方向混亂程度,可見一斑。 

取自臉書「台北地下街」。圖/取自臉書「台北地下街」。

2. 標示不清未整合

雖然台北車站內設置了標示指引,但由於車站內的結構過於複雜,許多標示方向不夠明確,因此就有民眾曾反映「每個車站內只有自己的指標,沒有跟其他相接區域整合」,而當指標與視覺設計無法統一,民眾自然需要另外拿出手機導航,才能找到目的地。

延伸閱讀

最短命都市傳說!台北車站拆招牌,一字不亮竟跟台鐵事故有關?

取自臉書「台灣設計研究院 TDRI粉專」。圖/取自臉書「台灣設計研究院 TDRI粉專」。

3. 迷宮動線全交錯

台北車站經過一百多年的歷史變遷,伴隨地下街、商場的進駐,當人潮與搭乘交通工具的乘客全擠在一塊,當然會加深「迷宮」亂象,特別是許多北漂族來,每次到北車都很焦慮,一失去方向感,就得重新走到地面一樓,才知道自己人在哪一區。

取自臉書「台灣設計研究院 TDRI粉專」。圖/取自臉書「台灣設計研究院 TDRI粉專」。

4. 非現代需求設計

台北車站的現有動線結構設計,不符合日益增長的乘客流量需求,特別是當國際旅客增加下,擁擠的候車空間與座位有限的大廳,往往讓人候車不便,甚至席地而坐。

延伸閱讀

北車迷路地標「鳥人」站11年說掰掰!網友崩潰:走不出去了

台灣設計研究院破除北車迷宮4缺點!台北車站30年首改造 

因此,為給予民眾更便利的交通服務,台北車站改建計畫聚焦於空間利用率、優化指標系統、增加動線,並提升使用體驗,同時,也封閉台北車站B3層「往板南線靠近藝文展示區側」的穿堂及閘門,從此啟動改造計畫。

取自臉書「台灣設計研究院 TDRI粉專」。圖/取自臉書「台灣設計研究院 TDRI粉專」。

取自臉書「台灣設計研究院 TDRI粉專」。圖/取自臉書「台灣設計研究院 TDRI粉專」。

1. 動線指標優化簡約統一

由於,目前台北車站的空間和指標系統,會隨著多種交通模式的交錯而難以辨識,所以此次改建,會將指引系統以黑灰簡約設計為主軸,讓標示更直觀、更一致,幫助旅客更容易尋找方向。

延伸閱讀

高鐵台北最該廢除理由曝!天龍國離板橋、南港沒多遠何必3站?

2. 參考中山站服務盒概念

借鑑中山站的改造經驗,台北車站將服務設施、商業空間等功能區集中設置於通道兩側,使中央通道保持順暢,以提升通行便利性。這一設計,旨在提供旅客更流暢的路徑,減少擁擠。

3. 詢問處與售票區的擴建

現有的車站詢問處僅7平方米,過於狹小又不易辨識,所以改建會針對詢問處進行擴大,並以更通透明亮的外觀來呈現,以提高旅客辨識度。同時,售票區域還會優化布局,使其功能更簡潔,增強服務效率。

取自臉書「台灣設計研究院 TDRI粉專」。圖/取自臉書「台灣設計研究院 TDRI粉專」。

4. 打造清新空間新質感

同樣的,參照中山站的改造經驗,台北車站在設計上也會注入清新、明亮、具質感的美學元素,打造出現代品味的氛圍,減少傳統車站過往的冰冷感。

而目前,台北捷運再設計計畫預計於2025年底前完成,屆時將呈現新車站面貌。未來,其他捷運車站也有機會依此經驗進行設計升級。

延伸閱讀

北捷「相約列車術」挽救眾愛情!柯P破迷宮北車神器怎被消失?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美學交通台北市軌道運輸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北車新熱點!「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在古蹟中帶你回顧台灣史
常被點名「廢站」,捷運小碧潭站有辦法活過來嗎?
羅溫妮

羅溫妮

城市學特約記者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