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大家熟悉的「鳥人」,是由藝術家何采柔、郭文泰創作的作品「夢遊」(Daydream),2010年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推動街區藝術計畫時,邀請藝術家與捷運公司合作所設置的藝術作品之一。
根據台北當代藝術館網站介紹,「夢遊」的材質為玻璃纖維、不鏽鋼、氟碳烤漆;是一名站立在一片草原之中,帶著鳥頭的女孩,從臉上流下的水覆蓋到整個身體。這名女孩永遠長不大,手上握著的鉛筆永遠寫不出字,停留在靜止與流動、現實與幻想之間。
圖/《夢遊》解說牌,取自台北當代藝術館FB。
台北當代藝術館表示,由於「台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地下街公共空間借用契約」合約到期,加上多年設置,作品及配件需整體維護,在徵詢藝術家同意後,在它11歲的這一年,將於中山站地下街與台北車站交岔口正式畢業,並於清潔維修後歸還予藝術家,目前暫時不會有新的藝術品。
台北當代藝術館也分享了關於鳥人的都市怪談,像是「牠手上的鉛筆經常被未知的神祕力量握斷」,更曾被網友評選為「台灣五霸」的地方吉祥物之一。
台北車站是重要轉運站,三鐵共構又連接地下街和京站百貨,宛如大迷宮,不少人都有在北車內迷路的經驗。從北車地下街要通往京站或中山地下街的路上,一定會經過「鳥人」,這座公共藝術品因此成為好友相約的重要地標,因為比起地下街內的便利商店、連鎖飲料店,更具有辨識度。鳥人也是不少日韓旅客來台旅遊時,必拍照朝聖的景點之一。
「鳥人」告別貼文一出後, 5小時就有1488次分享。許多網友不捨哀號:「以後迷路次數要增加了」「沒地方集合了」「已經畢業的鳥人,曾經是多少路癡的光明燈呢?」「沒有這個我還走得出北車這個迷宮嗎?」「從明天開始很多人會找不到京站。」
台北當代藝術館也特別提醒,「鳥人」已經在7月13日正式畢業,請大家別跑一趟,疫情期間,線上緬懷。
「夢遊」撤展引發網路熱議,作者何采柔也在臉書上開玩笑表示「一直以為我們做了一個雕塑,原來是路標設計嗎?」何采柔提到,作品能得到這麼兩極聲量也是很特別的現象。如果能因這個事件讓大家更關注台灣公共藝術,及如何編列維護預算是很值得討論的議題,她也一直認為藝術作品有爭議是很有價值的事。最後她也再次謝謝大家關注,「老鳥下台一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