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工時由雙周84小時,改為單周40小時的「週休2日」政策,在2017年砍掉元旦隔日、青年節、教師節、光復節、蔣公誕辰、國父誕辰紀念日、行憲紀念日等7天假後,屢次引發勞工不滿,還有勞工團體發起「還我7天假」的抗爭,訴求「降低法定工時」跟「砍假」是兩回事。
圖/宜蘭羅東夜市每逢假日都人潮鼎沸。取自Unsplash。攝影者Lisanto 李奕良。
根據各委員提案版本,國民黨立委牛煦庭認為應恢復2016年「一例一休」廢除的7天國定假日;國民黨立委陳玉珍則希望增設823砲戰紀念日;民進黨立委伍麗華、陳瑩、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也分別提出增訂8月1日為原住民族日,另將原住民歲時祭儀增為3天;而民眾黨團認為,勞動節、教師節應為全國放假日。
牛煦庭主張,台灣現行的國定假日共12天,相較南韓的15天、日本的16天有顯著不足,而且台灣勞工總工時長達2008小時,高居世界第六,雖說歐美國定假日較少,可其特休假卻遠多過於台灣。
圖/取自photoAC。攝影者minaa_key。(上班族示意圖)
又民進黨立委吳思瑤表示,國家紀念日是否增加調整,這可以討論「但如果只是站在想討好民粹,想增加放假日,沒有兼顧台灣全面經濟發展,產業動能就會受影響」。她說,民眾都想放假,但若都放假,台灣經濟要不要前進,國民黨立委乾脆提案有365天就放365天,當然不能這樣非理性。
另一方面,內政部報告指出,委員所提的各修法版本,立法主軸可概分為二,首先是以「紀念日及節日」為主軸,另一個則以「國定假日」為主軸。
現行實施辦法之架構是採用前者,以分別規定名稱、日期、慶祝或紀念方式,以及是否放假及補假規定等;而後者,僅明列放假之紀念日及節日。何種立法主軸較貼近我國當前民情?有待討論。
報告中還提到,現行紀念日及節日的放假日共11日,另外還有原住民族歲時祭儀、勞動節及軍人節等,屬特定人員的放假日1天。
據此,內政部次長吳堂安說,經查各委員對於紀念日及節日放假日數的提案,少者12日,多者達18日,若加計週休二日,全年放假總日數約達總日數的三分之一,是否妥適,也須審慎衡酌。
圖/假日的商場經常湧入滿滿人潮。取自臉書「GLORIA OUTLETS 華泰名品城」。(示意圖)
對此吳堂安指出,增加放假日需考量人民的權利義務、政府為民服務的效能、工商的企業運作、產業的營銷成本、民眾的休閒活動、交通的運輸調度、金融結匯股市交易等各層面,影響甚廣,需凝聚各界共識。
而現行的「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僅屬於行政命令層級,不只朝野立委贊成提升為法律位階,學者方面也贊成。
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教授劉梅君就指出,贊成將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提升到法律層級;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呂育誠則提出,法制化的重點,在於規範假日的決定程序,建立各方可依循的遊戲規則,並確保各方能落實執行。
全國自主勞工聯盟會長詹素貞也提及,2017年《勞基法》修正時,因為政府將勞工國定假日從19天減為12天,工會團體多年來都一直想爭取恢復7天假,還勞工一個公道。而且就受僱勞工立場而言,勞動節、教師節應全國統一放假。另外,政府極為注重性別平等,故主張婦女節也應全國放假。
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Eutah Mizushima。(婦女示意圖)
此外,台灣工人鬥陣總工會理事長何政家表示,從勞工整體分配、縮減工時、民眾期待連假的角度,確實應增加國定假日。而當初政府推動「一例一休」,刪除7天國定假日時,若認為一口氣恢復慧對產業衝擊過大,或許能朝著逐年或每2年恢復1到2天國定假日的方向前進。
圖/台中交流道逢連假期間經常會塞車。台中市政府提供。(示意圖)
不過,高雄市中小企業產業聯盟協會理事長吳銘源有不同想法。他直言,台灣社會若想持續向前走,就不能只在意紀念日、假日要放假幾天,而是得調整到符合台灣經濟發展、讓企業能賺到錢的狀態,尤其這幾年,因應工資調升、作業成本增加,中小企業壓力很大。
又依據投保薪資平均3.4萬與投保人數來計算,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理事何明原說道,每日放假的企業成本約119億,若要再計加班補貼等,企業可能要付出兩倍成本。
因此他直呼,目前本土景氣不太樂觀,電價、基本工資又將調漲,增加國定假日就會增加企業主的支出負擔,希望立法院能考量所有因素,讓企業界有更好發展,畢竟「人民的幸福感,應該不只有放假天數增加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