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近年台灣女性傾向單獨生活的趨勢,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認為,現象背後不僅與國家經濟蓬勃發展有關,也涉及社會結構的變化。
尤其隨著現代女子職場地位不斷攀升,經濟能力亦隨之提升,加上亞洲華人「有土斯有財」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故愈來愈多小資女在職涯早期就建立了「先苦後甘」的置產意識,盼透過多年積蓄買房,儘早來對抗時代通膨,並期許未來房屋有增值空間。
圖/張智傑攝。(示意圖)
而這一點,透過內政部統計便能得知,2023年女性單獨生活戶數達166.3萬戶,不僅寫下1996年調查以來的數據新高,也首度超過男性單獨生活戶數,反映現代女性生活選擇自主的態度。
圖/陳之俊攝。(示意圖)
尤其是六都女性,新北女生單獨生活戶數高達33萬戶,位居全台冠軍,其次為台北市和高雄市,且六都不約而同,獨活女子戶數均攀上歷史最高。
據此徐佳馨分析,現代職場菁英女性除女權意識抬頭外,看待社會的價值觀其實也發生轉變。像是女生已經不會再和早期傳統婦女一樣,一心依賴家庭或婚姻來獲取穩定的生活保障。加上現代有社經地位的女性不在少數,有充分的能力能自立門戶,自然走向新時代「獨活女子」之路。
圖/2023年六都暨全國女性單獨生活戶數與年增率。資料來源取自內政部。由住商機構整理製表。
不過從另一份聯徵中心的數據能發現,2023年,女性購屋者的平均鑑估值約為1274.5萬元,平均面積約為42坪,略低於男性購屋者的1351.4萬元與45.1坪。
數字差異不僅透露女性購置房產時傾向選擇總價較低、面積較小的小宅物件外,也顯示女生似乎比男性在資金運用上的態度更為謹慎。
與此同時,近年房地產市場確實也以小宅、套房當道,全台不分南北皆推出千萬上下,20至30坪左右的精緻化小屋,因總價低,非常適合首購族或計畫獨居的人士,且無論男女。
圖/2023年購屋者樣本數占比(依年收分)。資料來源取自聯徵中心。由住商機構整理製表。
因此住商機構彙整聯徵中心資料時也發現,2023年購屋者中,年收入低於百萬元的族群占約6成;其中女性購屋者年收低於百萬者,占比更達近7成,不排除女生除金錢觀比男生更為保守外,也會考慮到平均壽命本較男性高,所以隨著年代推進,女性單獨戶持續多過男性,不過只是時間問題。
但六都中,唯台南男性單獨生活戶數超過女性,獨特現象也引發關注。對此,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表示,由於當地家庭結構多屬大家庭,經濟發展又以傳統產業和製造業為主,所以在大坪數房屋物件較多的情況下,台南女性單獨生活戶數定然略略低於其他城市,但有鑒於台南產業結構正慢慢轉型,該數字的落差不排除也漸漸縮小。
圖/取自日本IKEA官網。(示意圖)
然反過來觀望,徐佳馨指出,小宅物件的興起,可說是滿足「獨活女子」的重要剛需,特別是桃園與台中,女性單獨生活戶數近年迅速增長,分別達16萬、17.3萬戶,年增率先後來到5.2%和5.4%。雖看似不多,但與2022年同期相比,成長幅度是歷年最高,顯示這兩座城市對台灣女性而言相當宜居,購屋環境也相對友善。
圖/取自Unsplash。(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