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遭到大量檢舉的有「南西心中山商圈」,以捷運中山站為核心,範圍約是民生西路、中山北路、長安西路及承德路所圈出的範圍。「赤峰街商圈」則北接民生西路、南至南京西路,昔日以販賣汽車零件、五金為主,是著名的「打鐵街」,由許多小巷互相連接而成,近年不少文創店家進駐,穿梭在巷弄內「尋寶」是來此處的樂趣之一。
赤峰、南西商圈土地使用分區為「第四種住宅區」,依規定,餐飲、零售、服飾店必須設在8公尺以上巷道,但該處巷弄寬度主要在5.45到6公尺左右,因此讓這個極具特色的商圈面臨存亡之戰。但同時,這也讓商圈的店家開始團結起來,組成發展協會自救。
圖/赤峰街近年來有許多特色商家進駐。取自台北旅遊網。
都發局表示,依「台北市政府處理商圈內住宅區違反都市計畫法」第七十九條第一項裁處作業原則規定,2019年已設立的商家,得經連署評點的方式納管。至於2020年後開業的店家,市府表態,站在協助輔導商圈朝合法化發展的立場,將採附條件方式允許的方式,允許商家研擬處理作業原則,加入連署納管評點。
都發局進一步說明,市府自2020年起實施「商業或公司登記全面審查土地使用及建築法令相關規定」之預審機制,商家可事先了解設立地點合法與否,因此基於公平原則,若商家遭檢舉及稽查或複查有違規者,仍應裁罰至相關罰則的第1階段、也就是6萬元罰鍰,並同步辦理社區參與,在取得地區共識後予以評點納管。
在社區參與的部分,都發局說,2020年後開業的店家應在連署後,由商圈組織提出使用計畫書,說明對社區影響的相關因應措施並向市府申請,商業處將協助辦理。
用白話文解釋就是說,在如此大面積違規、加上又是市政府亮點政績的狀況下,2019年前設立的公司,當時還可以說是規範不清,因此直接採計點納管方式;2020年後設立的公司,則有「知法犯法」疑慮,因此才會以繳罰鍰方式換取納入計點評核。
圖/取自臉書「台北旅遊網」。
事實上,2020年在實施預審機制之後,即便房東刻意隱瞞土地使用分區出租,但店家要開店時,商業處也會提醒,因此市府才會認為公平起見,需要繳納罰鍰後才可以比照2019年之前的店家進行納管。
至於所謂的社區參與,則是要以鄰近住家為出發點,除了基本的環境維護如異味處理、噪音降低等應盡義務外,若住家考量生活品質希望店家打烊時間能從晚間10點提早到晚間9點,店家、住家雙方就要討論。
都發局表示,市府在2018年辦理大同區都市計畫通盤檢討時,考量赤峰街逐漸有商業活動聚集,曾探詢地方意見並納入研究檢討;但當時地方民眾對於商業活動所產生的消防安全、居住品質影響等,仍有顧慮,因此在未達成共識狀況下仍維持現有使用分區。市府衷心期盼商圈組織盡速透過社區參與,與在地居民溝通,倘地方獲具共識,市府將納入都市計畫通盤檢討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