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量到全球暖化的問題嚴重,巴黎奧運籌委會計畫打造「最環保奧運」,力行節能減碳,主場館採用風力發電、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甚至將成為歐洲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場館設施之一;觀眾席座椅都採用可回收的塑膠製成、嚴格限制使用塑膠瓶等。
且相較於以往的主辦國都會為了奧運賽事大興土木興建場館、選手村,這次巴黎奧雲有高達95%的比賽場地沿用現有場館翻新使用。若要新建設施,也會會採用低碳建設的方式;例如新建的水上運動中心,在屋頂上覆蓋大面積太陽能發電板,成為法國最大的城市太陽能發電場之一。
圖/取自巴黎奧運官網
此外,這次巴黎奧運也盡量減低設備的消耗與新購,當中有75%的運動配件用品會由全國的體育會提供;螢幕、電腦、印表機等設備甚至看台、帳篷等,也都以租借方式解決,達成完賽後有90%的設備可以歸還或繼續使用。
而這次巴黎奧運的選手村耗資20億歐元、歷時7年興建完成,佔地約50公頃,相當於事70個足球場大小。選手村內共有82棟建築物、3000戶公寓、7200個房間;每間房間12平方公尺,可供2位運動員入住。在賽事結束後,預計將轉為社區辦公室以及一般住宅、社會住宅等,預計可容納2200戶家庭。
圖/取自臉書@Paris 2024
但最大的爭議點,在於莫過於「沒冷氣」的規劃。這次奧運選手村本計畫不使用冷氣空調,改在地底裝置冷水管的方式降溫,以確保室內的溫度比室外低至少攝氏6度。但最終,仍不敵兇猛熱浪,巴黎奧運籌委會在各國代表團施壓下,宣布將於7月底前安裝2500部冷氣機供給約3分之1的房間使用,其餘則由參賽國自行籌措。
特別的是,此次台灣也有60個選手參加16個項目,體育署不僅安排選手來回都搭商務艙外,也特別在選手村準備50部冷氣,為參賽選手消暑、休憩回復體力,專心奪金搶銀爭獎牌。
而全球知名的線上乘車平台「Uber」,在大部分的國家包括台灣在內,都是提供路上運輸服務,但在歐洲國家有推出水上運輸服務。此次的巴黎奧運,Uber公司便搭上熱潮特推出免費的遊河服務,讓觀光客一邊享用香檳、一邊悠遊塞納河,一覽巴黎聖母院、羅浮宮等知名景點。
圖/取自臉書@Paris 2024
但在營造光鮮亮麗盛大活動的背後,官方大力整頓市容的同時,也影響到當地的弱勢族群如遊民、移民、乞丐等。2023年開始,巴黎市府與警方開始加強掃蕩驅趕遊民,甚至關閉許多收容所,直接把遊民往外地送,為的就是不要讓來自全球數以萬計的選手、觀眾等,看到巴黎滿是遊民與尋求庇護者。
根據SAS庇護計畫,要將巴黎街頭的的遊民分散到鄰近的審鳳,減輕首都的負擔。考量到有不少遊民是逃離家鄉飢荒戰火來到法國,官方宣稱這樣可以加快移民申請身分的行政程序,外地生活成本也比較低,但這樣的做法也被批評是無情的社會清洗。
即便這類的行為並非新鮮事,過去2008年北京奧運、2016年里約奧運都曾發生類似的事件,官方以改善城市形象為理由驅趕弱勢族群,導致上萬流落街頭的遊民失去習慣的住所。但對照法國宣稱這次的巴黎奧運是史上最包容多元的盛會,這樣對待低端人口的作法明顯背道而馳,甚至有不少非政府組織為此發起聯合抗爭,要求尊嚴永續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