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土地取得困難、產權糾紛、法規限制與居民意見紛雜等,讓都更窒礙難行。不過,近年不少地震震出不少人的危機感,加上雙北因屋齡偏高,雙重因素下意外帶頭衝出千億元價量……。
0403地震是否震出老屋的危機感,成為促成改建的助力?
事實上,根據2023年實價登錄交易資訊,七都房屋交屋屋齡統計,台北市屋齡中位數是35.5年,12 個行政區中,有 7 個行政區屋齡 40 年以上住宅,比例高達 47%~56.5%,超過30年屋齡者更高達7成。40年屋齡的老屋在台北市已經是常態,也成為全台改建最大一塊區域。
住展雜誌統計,2023年光是台北市危老房屋的改建推案量就高達877億元,若加上新北市的282.3億元,合計就超過1159億元。另外,科達建築董事長賴建程則看好新北老屋重建,預估新推案總銷將突破千億,進一步推升雙北危老改建浪潮。
值得注意的是,要趕上「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以下簡稱《危老條例》)提供的容積獎勵、減免賦稅等危老條例獎勵,動作就得十萬火急的快馬加鞭。因為,獎勵將在明年劃下句點。
針對近年來,危老改建推案價量有持續拉高的現象。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指出,《危老條例》在2017年公布實施後,北台灣(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及新竹市)危老推案量就看到明顯的變化,從2018年初試啼聲的8億元,一路逐年成長,2019年就超過10倍成長來到95.2億元,隔年再躍增至553.6億元,2021年就突破千億元,站上1130億元,2023年來到最高點的1307.3億元。換算年增幅高達 70%,是6年來最高記錄。其中,台北市占67.1%、新北市占21.6%,雙北占了88.7%。
圖/取自Unsplash,攝影:Tierra Mallorca
從永慶房屋統計2023年七都房屋交易屋齡超過40年的數據來看,台北市以37%的占比七都最高,屋齡中位數是35.5年;其次是新北市及高雄市的20%,屋齡中位數是25.1年及24.1年;台南市占16%,屋齡中位數25.5年;桃園市跟台中市各有13%占比,屋齡中位數18.8年及26.3年。七都之中,除了台北市之外,屋齡占比最高的是25年~35年間。
不過,要趕上《危老條例》的獎勵動作得快,因為危老條例的時程容積獎勵將於明年畫下句點,危老獎勵近在尾聲。
2017年5月,這椿由內政部營建署提出的法案,主要是針對都市內有安全隱患的房屋進行重建,提供包括容積獎勵、費用補助及稅務減免等的獎勵優惠,鼓勵民眾危老重建。
不過,也不是想危老重建就可以危老重建,還是必需符合3項要件,條件都符合後,才能進入確認是否是危險或老舊建築物的階段。
那麼,什麼狀況才算危險或老舊建築物,可以申請危老重建?條件如下:
值得注意的是,「耐震評估乙級」指的就是老屋健檢的分級,甲級是安全,乙級是安全有疑慮,未達乙級則是確定不安全。
從核准的件數來看,從2018年的72件,逐年增加,6年來已經超過4000件,算是危老都更成果豐碩。
危老新建跟都市更新有什麼不同?簡單說,都市更新有最小更新面積須達 1000 平方公尺限制、需要召開公聽會與說明會、計畫書還需要估價師與建築師參與,不僅程序繁瑣,耗時較長。
至於危老新建,沒有最小建築面積的限制,所有權人 100 % 同意後即可進入審查程序,程序簡便時程短。
對於危老新建有這樣的成績,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認為,「危老比照都更將公有地有條件強制加入重建,的確可以擴大基地規模,同時加快整合速度。」
以危老新建案量最大的台北市來說,幾乎都是老屋改建,特別是早鳥容積獎勵,讓老屋持有戶與開發建商都興緻勃勃,目標一致。加上台北市除了腹地狹小,地價與房屋價格更是寸土寸金,改建新推案,勢必價值不斐,可以說是天時、地利又人和。
房地產業者粗估今年第一季最新的統計,北台灣危老推案量已超過400億元,後續還有不少大量體在排隊,光是台北市就占了9成以上,10億元以上的危老案都在台北市,更進一步證明台北市在這波危老重建中,成為最大受益者。
2017年《危老條例》實施後危老推案量統計
年度 | 推案量(億元) | 核准件數 |
2018 | 8 | 72 |
2019 | 95.2 | 314 |
2020 | 553.6 | 850 |
2021 | 1130 | 715 |
2022 | 762.5 | 795 |
2023 | 1307.3 | 1345 |
資料來源:內政部、住展雜誌,整理製表:胡華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