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廳、飯店在疫情期間裁了不少員工,也使得員工移轉到其他產業,尤其是共享經濟產業,即便現在疫情結束也沒有回來,因為工時比較彈性,也不像餐旅業這麼的勞力密集」,身為台灣唯一國立餐旅大學的校長,面對餐旅人才嚴重缺乏的困境,陳敦基語重心長地說。
根據勞動部最新的統計資料,全台外送員的人數在2022疫情解封後達到14.5萬人,是2019年的3倍之多,而多元化計程車也有大幅增長的趨勢,在2021年共有17878輛,對比2019年大幅增加9195輛,可見工時彈性的共享經濟產業,確實在這短短幾年內就吸引許多人才加入。
圖/Pexels by MART PRODUCTION
不僅人才流失,疫情後餐旅產業景氣回溫,這也放大了缺工的問題。
為因應外部環境的劇烈轉變,作為餐旅人才培育的第一線,陳敦基語態堅定地說到,「餐旅人才的教育需要活化,像是智慧科技的應用、時尚美學的培育、經營管理的應用等概念,在未來都必須融入到教育課程中,讓學生能具備因應環境變化的能力」。
近年來,由於台灣面臨少子化議題,再加上教育部在觀光相關科系的縮編,也讓部分大學的觀光科系面臨整併,甚至是關閉的危機,這也讓人才供應上出現缺口。
圖/取自Unsplash
對此,陳敦基認為除了培育本土的學生,未來能否吸引更多海外人才前來台灣會是一大關鍵。目前教育部也積極推動國際專班,尤其鎖定馬來西亞、越南、泰國、印尼等東南亞國家的學生,透過雙語課程的推動,期望他們畢業後能在地就業,為台灣餐旅人才注入能量。
儘管疫情後台灣的觀光人數逐漸回升,但與疫情前相比仍有一段差距。根據交通部的資料,去年來台灣觀光的人數與2019年相比不到一半,也意味著還有努力空間。
圖/歷年國外觀光客來台人數。擷取自交通部觀光署網站
陳敦基提到,他認為觀光的需求非常多元,且有非常明顯的替代性及轉移性,而讓民眾最終決定旅遊目的地的關鍵因素是價格與品質。近年來,由於旅費相對便宜,到東南亞旅行的人也越來越多,而日本也因為日幣貶值、距離近等因素變得更加熱門。根據交通部最新的資料顯示,台灣人在今年一月去日本的人次高達49萬人,創下自2008年以來單月最高紀錄。
圖/取自Visit Shirakami官網
面對來台觀光客數量不如往昔,以及國人紛紛選擇出國旅遊的現狀,陳敦基認為台灣應從4A(吸引力Attraction、可及性Accessibility、住宿環境Accommodation、活動Activity)著手改善,包括提升觀光吸引力、增進交通便利性、改善住宿品質、定期舉辦特色活動等,以增強台灣觀光的競爭力和獨特性。
讓觀光產業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將台灣最迷人的一面展現給全世界。
圖/高雄餐旅大學校長長陳敦基,黃菁慧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