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品位於台中的大型指標店「誠品生活480」於3/23正式開幕,插旗七期百貨一級戰區,全台百貨店王新光三越、店后大遠百2023年的營收,分別創下258億元、214億元新紀錄,聯手瓜分大台中超過4百億元百貨市場。
百貨一級戰區雖有集客效應,但誠品的定位與百貨截然不同。走進「誠品生活480」,全店8層樓、7500坪空間,一樓販售香氛、蠟燭、知名下午茶與植栽,誠品生活董事長吳旻潔說:「我們要做貼近生活的商場。」
「誠品生活480」附近不但有百貨雙雄,步行10分鐘就到日系書店「蔦屋台中市政店」。2017年信義誠品曾與蔦屋於信義區首次交鋒。那一年,蔦屋書店落腳信義區統一時代百貨5樓,與2006年開幕的誠品信義店相隔不到500公尺。去年底信義誠品收攤後,兩大書店的商戰延伸至七期。
圖/「誠品生活480」步行10分鐘就到日系書店「蔦屋台中市政店」。取自台中觀光旅遊網
誠品與蔦屋的競爭一波又一波,本土與日系書店各具備有哪些優勢?
首先,蔦屋是日本最先發展「Book+Cafe」概念的連鎖品牌,曾傳出蔦屋書店成立之前,負責人員曾赴誠品參考其營運模式。2011年正式營業的蔦屋書店,憑藉獨特的空間設計,曾入選「世界最美的20家書店」,日本蔦屋書店會員卡還做到跨領域生態圈都能累積消費轉紅利使用,例如便利商店,十多年來逐漸發展出三大特色:空間設計、策展活動、數據行銷。
「誠品書店」則於出版業蓬勃發展的1989年成立。據統計,1996年台灣出版產值約5、600億台幣,近十年來,出版業產值從高峰的360億元,腰斬剩180億元。台灣實體書出版市場,經歷90年代發展期後,如今愈來愈難賣。
吳旻潔透露,誠品書店去年總共銷售850萬本書左右,今年將突破千萬。
誠品做對了哪些事?關鍵之一是誠品線上經營。根據誠品內部統計,2023年實體門市每年創造1.5億人流,不重複的線上會員有140萬人次。經營電商後,誠品接觸到更多新客群,每2位線上消費者中有1人會到實體門市。
其次,誠品也針對個別商圈屬性優化門店,不再只是做綜合型書店。例如,位處七期的「誠品生活480」書店,建築、攝影類書籍種類齊全;板橋店位在府中商圈,考證類書籍需求高;新店裕隆城的養生、身心靈類則是暢銷書籍,根據商圈屬性調整的成果,也體現在松菸店,24小時松菸店的書區面積500坪,僅信義店三分之一,但2月銷售已達信義店八成,坪效頗高。
隨著今年底進駐台南6000坪的南台灣最大店面,誠品生活北、中、南大型店佈局完成,市場預估,誠品有望結束三年虧損轉盈。
《遠見》原文連結:https://www.gvm.com.tw/article/11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