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台灣漢人開拓之始!因石而貴的唭哩岸卻因北投溫泉沒落?

北台灣漢人開拓之始!因石而貴的唭哩岸卻因北投溫泉沒落? 圖/唭里岸慈生宮一景。普通人攝影。
日期:2024-03-07

清代編纂北台灣各地風土民情的地方志書《淡水廳志》記載:「淡水開墾,自奇里岸始。」由此可見,唭哩岸在北台灣漢人開拓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奇里岸是位於今日台北市北投的唭哩岸地區之舊稱,兩者均為凱達格蘭語「Kilrigan」的音譯,意指海灣。這是因為唭哩岸就在淡水河的曲段附近,從陸地上望去有如一片海灣。

繁華一時的「九萬廿七千」盛況

坐落在唭哩岸巷弄之間的廟宇慈生宮,相傳在公元1671年落成,其時台灣正值鄭氏政權統治時期,歷史悠久。雖然此一說法並未有可信的史料依據,但從唭哩岸距離淡水河口較近、漢人移民相對容易到達,以及士林舊街神農宮主祀的神農大帝,正是自慈生宮分靈而來,唭哩岸為漢人拓墾北台灣之始,殆無疑義。

唭哩岸起初的發展以農業為主,也為此開挖了八仙圳與清水圳兩條水路,除了灌溉農田之外,也有運輸的功能。唭哩岸土壤肥沃,稻米豐收造就人口增長快速;由於發展較早,因此也成為往返淡水河流域的商人們卸貨休憩的地方,唭哩岸開始出現集市,日益熱鬧。

延伸閱讀

芝山岩的風雲變幻!曾是文人雅士最愛去處為何變成殺戮戰場?

唭哩岸街發展最盛的時候,甚至在當地有流傳「九萬廿七千」的說法,意思是指在唭哩岸街擁有資產上萬銀兩的人有九個,上千的也有二十七個,若以米價來換算,清代中後期的一兩銀子相當於新台幣一千元左右。

當然「九萬廿七千」不過是一種形容,用米價來衡量現今財力也不盡精確,但確實反映了唭哩岸街曾經的榮景。

今日仍能在唭哩岸看到八仙圳的部分渠段。取自國家文化記憶庫網站。圖/今日仍能在唭哩岸看到八仙圳的部分渠段。取自國家文化記憶庫網站。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滿城盡帶唭哩岸石

唭哩岸街的興起,固然有其先到先得的優勢,然而真正讓唭哩岸街在歷史記下光輝一頁的,是唭哩岸得天獨厚的採石產業。

鄰近唭哩岸街的唭哩岸山與丹鳳山一帶,蘊藏著大量的石英砂岩,這種石材有著吸水、耐酸以及耐高溫的特性,因此相當適合作為建材。唭哩岸街既可以就近開採,又能利用淡水河運輸,更重要的是價格低廉,也就成為當時台北地區起造建物的首選。

延伸閱讀

新北最強景點在哪裡?冠軍764萬人、黑馬博物館打敗淡水九份

這類石英砂岩在北台灣並不罕見,各地都有設立礦場,由於唭哩岸街的採石產業最具規模,因此以「唭哩岸石」稱之。唭哩岸石不僅只能用作建物的興造,隨著工業時代的來臨,唭哩岸石也可以用來建造工廠鍋爐以及燒製紅磚的窯場,應用層面極廣。

 前身為南門工場的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館,乃使用拆卸自台北城牆的唭哩岸石為建材。普通人攝影。圖/ 前身為南門工場的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館,乃使用拆卸自台北城牆的唭哩岸石為建材。普通人攝影。

唭哩岸石的守護與重生

唭哩岸街固然有部分是拜近代化所賜而風光一時,然而唭哩岸街的沒落也是因為近代化的關係。日治時期,淡水線鐵路的興建象徵著交通方式的革命,淡水河不再具有運輸往來的機能。雖然淡水線鐵路有設立「唭哩岸站」,但位置卻是在今日的捷運石牌站,而非唭哩岸街。

再者當時的日本殖民政府,看中了北投擁有溫泉的優勢,還為此興建了新北投支線鐵路,積極將北投打造成觀光勝地,唭哩岸街就更是雪上加霜。

到了戰後的國民政府時期,鋼筋水泥的普及加上開始重視水土保育,最終在1970年代宣布禁止開採唭哩岸石,唭哩岸街從此告別輝煌,今日只是一處平凡無奇的社區。

延伸閱讀

當鄭成功變成了寶可夢大師!宜蘭外海的龜怪作祟釀地震?

縱然唭哩岸石早已不是現代的主流建材,但卻有重要的歷史意義。近年也有如唭哩岸文化工作室這樣的有志之士們,付諸實際行動來保存過去開採並留存至今的唭哩岸石,並積極推廣漸漸被人遺忘的打石文化。不僅僅是唭哩岸石,唭哩岸這個名字所賦存的豐富故事,也值得被大家所認識。

台北捷運唭哩岸站的出口處,設置唭哩岸打石文化展示場,見證往昔風采。普通人攝影。圖/台北捷運唭哩岸站的出口處,設置唭哩岸打石文化展示場,見證往昔風采。普通人攝影。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地方台北市產業重生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當鄭成功變成了寶可夢大師!公館曾有蟾蜍精瘟疫毒害百姓?
淡北道路不是淡水20萬人盼27年要的?北投恐淪台北內湖塞車地獄
Somebody Sue/普通人

Somebody Sue/普通人

喜愛歷史、閱讀、創作的一介普通人,特別專攻三國歷史、香港電影以及日本文化,著有《非普通三國:寫給年輕人的三國史》一書。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