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都新地標「基隆塔」啟用!基隆港最佳欣賞處、拍照亮點一次看

雨都新地標「基隆塔」啟用!基隆港最佳欣賞處、拍照亮點一次看 圖/基隆市內有山有海,依山傍水,基隆港地處鬧區附近,遊客眾多。基隆市政府提供。
作者:林仕祥
日期:2023-12-25

工期橫跨兩任市長的基隆未來新地標「基隆塔」,正式於今年12月16日啟用,這座以基隆港橋式起重機為意象的「垂直公共交通系統」,除能串連周遭義二路商圈、雞籠中元文化館、中正公園等景點,解決基隆這座山海城的交通可及性問題。搭上電梯直衝塔頂的天空步道,宛如化身為翱翔天際的老鷹,到底這新地標有哪些值得推薦的拍照打卡景點?此文完整蒐羅。

內政部長林右昌出席啟用典禮時指出,基隆塔的背後有兩個主要計畫,一是希望之丘再造計畫,即基隆中正公園再造計畫、二是山海城再造計畫,解決特殊地形為基隆帶來的發展限制。「過去大家都講基隆愛下雨、都是山,所以發展無路,」但他認為,這是一個錯誤想法,山多,反而能成為基隆特色。

延伸閱讀

基隆塔正式營運!遠見人文空間進駐「垂直觀光城市」新地標

高低落差大、交通可及性較差確實是一個現實,但這也讓基隆具備坐擁無敵景觀,如何把原有的劣勢轉為優勢,「這是當初在思考整個都市改造,很重要的切入點。」

基隆塔塔頂:基隆港最佳欣賞點 

從基隆塔的外觀來看,全高約58公尺,頂部的天空步道長約87公尺,配色為亮眼的橘紅色,整體設計概念則基隆味十足,神似貨港常見的「橋式起重機」。往前就直面基隆港;往後背靠山丘,連接主普壇後方廣場,是欣賞基隆港內灣的絕佳地點。

林右昌回憶,「以前這個地方是很破很舊的(基隆警察)二分局,開始要改造的時候非常困難,」特別這麼大的量體,要在這麼小的空間進行施工,「難度真的非常非常高,當初要做這個基隆塔的時候,我們是下了很大的決心。」

啟用當天,基隆天候並不佳,「這個就是我常跟大家提到的,基隆天氣冬天溼冷、夏天酷熱,尤其極端氣候會愈來愈頻繁。」基隆市長謝國樑致詞時說道,正因如此,未來他將堅定推動各種室內空間的打造計畫。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基隆塔全高約58公尺,配色為亮眼的橘紅色,外型神似貨港常見的「橋式起重機」。林仕祥攝圖/基隆塔全高約58公尺,配色為亮眼的橘紅色,外型神似貨港常見的「橋式起重機」。林仕祥攝

基隆塔天空步道必走

另外,基隆塔頂的天空步道也是吸引民眾前來遊覽的景點,啟動當天雖天空不作美,但排隊的民眾仍絡繹不絕。往下一望,底下的海港、山巒、街廓巷弄錯綜串連彼此,一艘一艘船隻停駐港灣,山上的KEELUNG地標豎立於一片綠意中,風景絕美。過去在基隆塔尚未建起時,塔後的主普壇後方廣場就是當地著名的觀景地點。

市府介紹,從基隆塔往右側俯瞰,蜿蜒的正義路原是海岸線所在的位置,而眼前的大部分土地,大多是通過填海造陸而來。日治時期,基隆港作為距離日本本土最近的港口,自1899年起歷經一系列「築港工程」,透過擴充內港、深水化碼頭等措施,使船舶出入港總數大幅提升,也造就了基隆的繁華。

基隆塔塔頂的天空步道,可將基隆美景一覽無遺。林仕祥攝圖/基隆塔塔頂的天空步道,可將基隆美景一覽無遺。林仕祥攝

基隆塔4F﹔人文空間書店長廊超開闊

這次基隆塔,共有遠見人文空間、崆書屋(位於天空步道底部)兩個書店進駐。謝國樑說,完工後他去看了一下成果,結果都讓他非常驚艷。遠見人文空間進駐的地方為基隆塔4樓,位於天空步道的正下方,「它是一個長廊,寬度雖不是非常寬,但視野非常好,」也期待未來能邀請不同領域的知名作家,到此舉辦閱讀講座。

「事在人為,事可以是做事情的事,也可以是城市的市,」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強調,一個城市的進步,一定要牽涉到人文這一塊。在他的教書生涯中,1972年曾到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擔任客座教授,發現這座城市漂亮極了,當時人口雖只有300多萬人,但小城市裡充斥著三樣東西:花店、書店、啤酒。

因為對哥本哈根的絕佳印象,也希望台灣能有如此優良的閱讀環境,促使高希均創辦遠見人文空間。他說,隨著遠見人文空間進駐基隆,「未來的基隆人何其幸運,不用跑到哥本哈根,也不用跑到舊金山,」在基隆就有不輸國外的閱讀環境。

走進書店,門口藝術展品可欣賞

4樓的遠見人文空間,整體設計思維為山、海、城,這3種元素組成。門口旁就放置著「一頁山海」的藝術展品,右邊的山,為數種基隆原生植物組成的圖騰;左邊的海隱去了文字的痕跡,一本本書則化身飛鳥飛上天花板,這每一本在天頂上的書,都是歷屆基隆海洋文學獎的得獎作品,讓民眾一踏入遠見人文空間,就感受到濃厚書香氣息。

延伸閱讀

基北北桃台鐵通勤買哪站最省?這裡竟只要北市五分之一!

書櫃宛如起伏山勢,逛此區有秘密風景

整個閱讀空間光線明亮,多口窗台直面基隆美景,書櫃與書櫃間宛如基隆連綿的山勢,圓潤的起起伏伏,金屬的水波紋板,將波光粼粼光影照射在書櫃上,地貼則滿滿是基隆的各處地景,讓人一走進遠見人文空間,就能十足感受到基隆為何被稱為「山海城」。

位於四樓的遠見人文空間,書本化身飛鳥,每一本書,都是歷屆基隆海洋文學獎的得獎作品。林仕祥攝圖/位於四樓的遠見人文空間,書本化身飛鳥,每一本書,都是歷屆基隆海洋文學獎的得獎作品。林仕祥攝

基隆塔天空步道底部驚喜:崆書屋,體驗船員跳板

至於崆書屋,整體空間設計強調基隆作為海港與雨都這兩個特性。設計師大量使用船員在船隻間移動時常使用的跳板,期望讓每個來到這邊的民眾,都可以感受以前基隆人在船上度過的每一塊木頭溫度、硬度與彈性,回憶起基隆生活最基本的元素

另外,書屋內也放置許多能夠讓人聯想到雨水的植物,包括「傘人家族」公仔、基隆常見蕨類的畫作,讓遊歷其中的民眾可以藉此感知到基隆的生命力,以及下雨為人帶來的生命內涵。

崆書屋內放置許多能夠讓人聯想到雨水的裝置藝術,讓遊歷其中的民眾可以藉此感知到基隆的生命力。林仕祥攝圖/崆書屋內放置許多能夠讓人聯想到雨水的裝置藝術,讓遊歷其中的民眾可以藉此感知到基隆的生命力。林仕祥攝

基隆市文化局長江亭玫指出,基隆塔位於義二路與正義路口,舊時稱為「義重町」,是當時最為繁華摩登的商業街區,有「基隆銀座」美稱。她強調,市府團隊正努力串起自港到街、從海到山各個城市特色景點,形成基隆文化觀光新廊帶,未來更將持續策辦多元動靜態展演活動,讓「在基隆看見世界‧讓世界看見基隆 」成為城市的文化新願景。

延伸閱讀

基隆永晝海濱美術館開展!正濱漁港遊「八尺門的辯護人」熱景

《遠見》原文連結:https://www.gvm.com.tw/article/108600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旅遊北部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雨都基隆因時代變遷沒落!大型建設完成後能重返榮耀?
郵輪產業鏈50億效益造福基隆港!不到2個月觀光客成長100萬
全台砲台數量最多、密度最大城!基隆二沙灣砲台成海防最前線
林仕祥

林仕祥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