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以李自成為首的「大順」政權攻破北京,崇禎帝於紫禁城後方的煤山自縊,國祚277年的明朝「形式上」滅亡。當時大順政權的控制範圍僅在中原地區,明朝實際上仍在南方作為偏安政權延續一段時間,史稱「南明」。
然而南明並非鐵板一塊,多方勢力各有盤算,難以真正同心協力。李自成所代表的大順政權,自佔領北京後不過一年餘即遭入關的清軍消滅。戰火連綿不斷,讓整個中國被迫進行了一場人口大洗牌。
朱術桂原本是個旁支宗室,遇上了天下大亂,輾轉間投奔位於福建的南明隆武政權,並受封為寧靖王。當時清軍勢如破竹,實質控制隆武政權的鄭芝龍竟決意降清,隆武政權隨之覆滅。朱術桂前往廈門,依附不惜與父親鄭芝龍決裂,也要堅決抗清的鄭成功。
此後十數年間,鄭成功不斷試圖收復明朝故土,但每次都鎩羽而歸。眼看反清志業無望,鄭成功將目標轉向為荷蘭東印度公司掌控的台灣,並成功攻下。鄭成功佔領台灣後僅四個月便逝世,由長子鄭經繼位,朱術桂也在此時渡海來台,並興建寧靖王府邸。
圖/位於高雄市湖內區的明寧靖王墓一景,為紀念性質的空塚。普通人攝影。
同時,南明末代皇帝永曆帝被殺,南明在中國大陸的勢力基本不復存在,僅剩下鄭經負隅頑抗。雖然鄭經表面仍奉明朝為正朔,重大活動場合上也會邀請朱術桂作為皇權代表觀禮,但他是完全沒有政治話語權的。
朱術桂非常清楚自己的處境,於是坦然接受作為虛假政治樣板的命運。朱術桂為人謙和,寓居台灣期間出力撫養明朝遺老及其他宗室的遺孤,百姓們也對他的印象非常好。
爾後台灣因鄭經逝世而引發繼位紛爭,清朝見有機可趁,命鄭氏降將施琅率軍攻台,台灣處境危如累卵。當朱術桂得知澎湖遭到清軍攻佔,已知萬事休矣,於是決定以身殉國。其時朱術桂的五名妾侍,先行在寧靖王府邸內懸樑自盡,朱術桂處理完後事,也用同樣的方式結束生命。
圖/五名妾侍安葬之處,就是今日位於台南市中西區的五妃廟。普通人攝影。
在朱術桂殉國的兩個月後,鄭氏末代統治者鄭克塽降清,明朝此時才算是真正斷氣。朱術桂死後葬於今日的高雄市湖內區一帶,民國時期政府在此地重修墓塚,也就是今日所見的明寧靖王墓。
由於朱術桂生前將其持有的田契盡數焚毀,等同將田產無償贈與佃戶,不僅佃民感念其恩德,也讓清領時期的地方官員為之動容,後來在寧靖王墓附近興建主祀朱術桂的廟宇,也就是今日的竹滬華山殿。
圖/位於高雄市路竹區的竹滬華山殿一景。普通人攝影。
2011年,華山殿廟方人員聲稱朱術桂託夢,表示想返回生前居住的地方,於是華山殿籌辦「回府視事進香」活動,恭引朱術桂神像走訪前身為寧靖王府邸的大天后宮、鄭成功祖廟以及五妃廟,讓朱術桂與其五名妾侍重聚,成為一時佳話。
託夢之說雖看似玄妙,但其背後卻是代表著人們打破歲月藩籬、慈悲為懷的善心,若「回府視事進香」能成為年度常態性活動,多少也能給予這位沒落的皇族些許肯定和安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