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專欄】台灣建省後,劉銘傳聘請工程師重新規劃設計滬尾砲台

新北淡水滬尾砲台與戰爭絕緣?落成後不沾血腥反成休閒娛樂處

新北淡水滬尾砲台與戰爭絕緣?落成後不沾血腥反成休閒娛樂處 圖/滬尾砲台營門一景,門額題有「北門鎖鑰」四字。普通人攝影。
日期:2023-08-09

清末一連串的喪權辱國,使得數百年來中華帝國在東亞世界建立的朝貢體系,也在西方列強船堅砲利的威脅下逐漸瓦解。清光緒9年(公元1883年),列強之一的法國發兵入侵作為清朝藩屬國的越南,清法戰爭就此爆發。戰火不僅燒遍越南本土,東南沿海省分以及台灣都被迫捲入,也就此讓台灣的命運產生質變。 

杜絕法軍包圍北台灣的滬尾之役

清法戰爭開始,清軍在越南節節敗退,只得與法國議和,然而兩方卻沒有共識。法國為了逼迫清廷讓步,於是派兵攻打台灣。作為台灣北大門的基隆首當其衝,最終基隆被法軍所攻陷。

延伸閱讀

全台砲台數量最多、密度最大城!基隆二沙灣砲台成海防最前線

此時法軍將矛頭轉向了另一個台灣北大門,也就是當時名為滬尾的淡水。基隆群山環繞,法軍即使佔領基隆,要完全控制局面並非易事;但是滬尾一旦淪陷,法軍就可以完全封鎖淡水河出海口,來自台北城的支援將會首尾不能相顧。

清法戰爭法軍登陸和撤退地遺址一景。普通人攝影。圖/清法戰爭法軍登陸和撤退地遺址一景。普通人攝影。

其時清軍將領孫開華表現極為英勇,在法軍於沙崙海灘一帶登陸時給予迎頭痛擊,迫使法軍放棄登陸滬尾,清軍在台灣的保衛戰出現反敗為勝的契機。

法軍在台灣的戰爭持續了2年,最終在兩國重新談判議和下結束,法國終究還是取得了越南的宗主權。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延伸閱讀

英國在淡水歷史比中華民國久?紅毛城見證台灣400年光陰

然而也因為這次的清法戰爭,讓清廷重新認知台灣對於海防的重要性,於是決定將台灣建省,並命首任巡撫劉銘傳再次強化台灣的軍事措施。

近代西式砲台的再進化

劉銘傳有鑑原先在滬尾設置的砲台,並未能對法軍的登陸造成有效壓制,於是聘請德國籍工程師鮑恩士(Max E. Hecht),重新規劃設計,也就是我們今日所看到的「北門鎖鑰」滬尾砲台。

滬尾砲台在形式上,與高雄的旗后砲台一樣,在地勢平緩、腹地寬廣的地方設置,均屬於「平面式砲台」。然而滬尾砲台的落成時間,是在旗后砲台的11年後,在細節設計上,滬尾砲台則有更為高明之處。

滬尾砲台內的甬道式營房一景。普通人攝影。圖/滬尾砲台內的甬道式營房一景。普通人攝影。

旗后砲台的營舍與指揮所的空間是各自獨立,若兵士要前往彈藥庫,則必須通過中央的操練場,多少限制調度的機動性,也增加了兵士的風險。

滬尾砲台在這方面的設計,則是將營房、指揮所、彈藥庫用內部甬道來連通,一旦發生緊急狀況,兵士可以迅速進行準備,不用在中央的操練場來回奔波。

幻之砲台「保固東瀛」

除了「北門鎖鑰」滬尾砲台之外,史料上還記載了當時劉銘傳在下方建造第二座砲台「保固東瀛」,兩座砲台之間的距離僅不到四百公尺。

會如此設計的原因,也同樣是吸收了當時的新思維。下方的「保固東瀛」為明台,敵軍容易發現並視其為目標;上方的「北門鎖鑰」為暗台,四周被土垣跟樹林所隱蔽,可以趁敵軍不備給予痛擊。

滬尾「保固東瀛」砲台遺址所在的油車口營區一景。普通人攝影。圖/滬尾「保固東瀛」砲台遺址所在的油車口營區一景。普通人攝影。

不過關於「保固東瀛」砲台的相關規制一切不明,就連何時遭到拆除也不得而知,砲台遺址就位於現在國軍駐紮的油車口營區。若不是有相關史料記載稍作提及,恐怕不會有人知曉曾有這麼一座砲台的存在。

延伸閱讀

淡水有你不知道的好?「挺好Talk」6位職人故事打亮地方品牌!

歷史的發展有時讓人哭笑不得,最初是為了強化滬尾防衛而重新建設的滬尾砲台,自落成之後就再也沒有遇過一場戰爭,直到空戰時代的來臨,砲台也走入歷史。如今的滬尾砲台,已成為人們憑弔歷史、休閒娛樂的去處。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地方美學旅遊新北市文化復興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等27年「淡北道路」終決標!拚2029通車解淡水台2線塞車問題
全台房市賣壓警報15雷區出爐!新北淡水、板橋新建案房價GG?
新北市人口數近403萬有望7月底破紀錄!新市鎮開發成長最多
Somebody Sue/普通人

Somebody Sue/普通人

喜愛歷史、閱讀、創作的一介普通人,特別專攻三國歷史、香港電影以及日本文化,著有《非普通三國:寫給年輕人的三國史》一書。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