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真的又老又窮?低收入戶數居全國最多,比例創10年最高

台北真的又老又窮?低收入戶數居全國最多,比例創10年最高 圖/池孟諭攝影。
作者:王筱慈
日期:2023-06-14

首都台北不僅是六都之中65歲以上高齡比例居冠,連低收入戶比例也創新高!打破外界「台北只有富人住」刻板印象。為何台北市雖為首善之都,卻離「老」、「窮」愈來愈近?

根據衛福部至2022年第四季的低收入戶統計,台灣共有14.6萬戶,其中又以六都台北市21,909戶最多,其次為台中的20,398戶,第三則為新北市的18,041戶,接著為高雄市的15,091戶、桃園的12,091戶、台南的8775戶。

台北貧窮戶數全國最多,萬華區居冠

仔細觀察低收入戶較多的區域,可以發現皆集中在北部的都會區,然而前五名內有四名都在台北市,包括萬華區的3914戶、文山區2537戶、士林區2519戶、北投區的2397戶;另外同樣超過2000戶還有桃園市桃園區的2727戶、台中市北屯區2372戶以及新北市三重區的2279戶。

圖/2022年台灣各地區低收入戶數。


以比例來看,台灣的低收入戶比例占所有家戶比例的1.61,各縣市低收入戶比例最高的縣市為台東縣的4.32%;其次為花蓮縣的3.53%、屏東縣的2.93%、雲林縣的2.3%,而首善之都台北市的低收入戶比例占了2.08%,排名全國第五,也六都中最高、比例突破2的縣市。至於低收入戶比例最低的縣市,分別為金門縣0.57%、新竹縣0.89%。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台灣申請低收入戶的條件,其一是家庭總收入平均分配全家人口,每人每月在當地區公告的最低生活費以下;其二是家庭財產未超過低收入戶適用的當地區公告金額。

不過各地區的生活條件和物價不同,因此地方政府設立的門檻也不同。

延伸閱讀

台北市50年危老變身豪宅?老屋住戶怎擠進「200萬俱樂部」

以112年度台北市低收入戶申請條件,家庭平均所得要低於19,013元、動產限額每人每年15萬、不動產限額每戶765萬;新北市的條件則是家庭平均所得低於16,000元、動產限額每人每年9萬、不動產限額每戶420萬。

台北市人口流失,低收入戶比例卻創10年新高

 台北市因為工作機會多,但房價和物價水準高,申請低收入戶的最低生活費也是22縣市中最高的,因此低收入戶數較多。尤其市台北市的萬華地區,光是一個區的低收入戶數,就比台東縣整個縣的3648戶還要多!

萬華區的弱勢居民在前年爆發的疫情中更顯無助,因此當地不僅有許多社福單位進駐,連里長都得身兼數職,向各界募款發送物資,隨時接住街友。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台北市這幾年的人口不斷流失,2022年的低收入戶比例2.08%卻創下10年新高,也是六都中唯一創新高的。台北市雖為首善之都,卻離老、窮愈來愈近。

台灣可能存在更多貧窮黑數

不過,台灣的貧窮問題可能存在更多黑數。

2030台灣無貧困推進協會表示,根據數據,台灣的貧窮率為1.27%,遠低於世界各國,與台灣類似社經條件的國家,像是韓國17.4%、日本11.2%,另外美國也有12.8%。台灣貧窮人口比起日韓,僅十分之一不到。

延伸閱讀

錯誤印象下真街友與準街友,我們該如何填補社會安全網漏洞?

但實際上,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預估台灣現在至少有220萬人生活貧窮,卻因為不合理的法規而無法獲得政府補助。其一原因,就是為了幫助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保障生存權的《社會救助法》,上次大幅修法已是13年前,許多規範早已不合時宜,像是戶籍地與居住地一致、家庭成員所得合併計算、沒工作卻設有虛擬所得等等。

池孟諭攝影。圖/池孟諭攝影。

民團「社會救助法修法聯盟」在4月12日與各黨派立委支持推動首部民間版《社會救助法》修正草案。並提出修改的四大方向:

1.調整過於嚴苛的「貧窮認定」

「實際貧窮者」遠多於「法定貧窮者」,因為時下的貧窮認定過於嚴苛,例如名下有一定價值的不動產就不能申請補助,然而擁有的不動產可能是多人繼承、零碎土地等無法變現的情況;家戶綁定的做法,使得家庭成員收入超過基準就無法申請補助,也有因家暴導致家人間無往來,卻仍被合併計算的情形。

2.階段式脫貧

現行的社會救助法採取「斷崖式脫貧」,只要順利找到工作,或是經濟狀況稍微有改善,就會被取消低收入戶補助資格,導致部分民眾找到工作後反而更加貧窮。

3.消除歧視

以「保障適足生活」取代既有的「基本生活扶助」,並且消除社會對於貧窮者的歧視,像是「不努力」「靠政府養」等刻板印象。

4.尊重專業

尊重社工師專業,授權社工評估弱勢家庭經濟狀況,讓貧窮者更快獲得幫助。

衛福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長蘇昭如對於修法方向也回應,預計今年底前提出衛福部修法版本。

另外關於階段式脫貧,目前法規針對接受政府輔導就業的低收、中低收入戶者,開始工作後,前三年薪資不列入審查紀錄,並可多延長一年,讓原本接受補助者不用擔心有了工作而失去資格。不過立委和民團希望,藉由薪資評估,以遞減方式減少補助,而非採用年限限制,但如何得知民眾真正收入多少?則是一大問題,需思考可行程度。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台北有預售屋才5字頭!北投士林、文山萬華房價最親民11大路段
台北市誰可以領「房貸補貼」?這3區、11路段屋主有望達門檻
南機場再生聚落、斯文里工作站、萬華青年社宅,發現都更的各種樣貌
道歉後,衛福部最該做什麼?林立青:萬華真正的痛是沒戶籍的人
在新富町文化市場工作累又無聊?製冰健身操讓萬華嬤賴皮不退休
王筱慈

王筱慈

《城市學》數位內容營運主編。關注城市治理、地方發展和縣市旅遊議題。數位專題報導曾獲第46屆曾虛白先生新聞獎。聯絡信箱:shudi0624@cwgv.com.tw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