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U調查指出,受俄烏戰爭和供應鏈混亂等因素影響,全球172個主要城市的生活成本,在過去一年飆升了8.1%。
2021年位居榜首的以色列特拉維夫,躍升至第3位,而中國香港、美國洛杉磯則躋身前5名。
其他入榜前10名的城市,包括瑞士蘇黎世、日內瓦、美國舊金山、法國巴黎、丹麥哥本哈根,以及澳洲雪梨。
圖/新加坡市容。取自Unplash。攝影者Swapnil Bapat。
亞洲城市大多能避免各類價格急遽上升,生活成本平均上漲4.5%,是因為各國政策差異,像是利率保持低位的日本東京和大阪,本次排名就下滑。
對此,調查負責人Upasana Dutt表示,烏克蘭戰爭爆發許久,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加上中國清零政策,導致供應鏈斷鏈,還有利率調升與匯率波動,拉高生活成本,調查172個城市中,平均漲幅強勁程度來到20年高峰。
而這波通膨,同樣壓得台灣經濟喘不過氣,經濟部11月23日,就公布最新工業生產指數為130.77、年減3.56%,製造業10月生產指數132.78,年減3.40%。
年減主因為全球經濟受通膨及升息影響,終端市場需求疲軟,產業鏈持續進行庫存調整,廠商設備投資延緩。
產業賺得少,最直接影響到的,自然是員工薪資。
人力銀行11月也發布報告,企業針對2023年景氣多半保守。45.2%企業預期調薪3.35%,雖優於2022年的3.1%,但已成9年來倒數第3。
圖/取自Unplash。攝影者Alexander Mils。(示意圖)
此外,民眾荷包同步縮水!主計總處11月公布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2.72%,輸入性通膨導致進口物價變貴,雞蛋上漲39.99%,漲幅最顯著,創近4年新高;而黃豆製成的沙拉油、調理油,上漲15.46%次之;麵粉、衛生紙亦難倖免。
因此台灣各產業「漲」聲不斷,包括知名連鎖餐廳鼎泰豐宣布漲價,計程車起跳價格也醞釀調漲。
就連央行董事長楊金龍也認為,全球經濟2023年持續陷入泥淖,他11月在一場演講中更示警,2023年歐美主要經濟體恐陷停滯性通膨風險,這對台灣來說,因我國是高度開放的小型經濟體,受國際經濟金融情勢的影響甚鉅,尤其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將會產生龐大外溢效果,台灣恐受嚴重衝擊。
可楊金龍也肯定,台灣通膨表現相對穩定,除受疫情衝擊較小,且循序解封,未影響商品生產,政府也採平穩物價機制,物流暢通、勞動市場未遇瓶頸。
圖/取自Unplash。攝影者Imelda。(示意圖)
能源部分,由於台電、中油等國營事業,配合政策吸收成本,穩定價格,降低外溢效果;又台灣因應疫情的財政及貨幣政策,激勵規模相對其他國家小,影響有限。
所以台經院研究員邱達生觀察主計總處的預測,認為台灣2023年經濟仍可成長,預估上半年可回到央行設定的2%,但歐美市場需求持續萎縮,可能導致台灣出口缺乏支撐,屆時將由民間消費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