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國人成長經歷過程中,一定都對每年固定舉辦的防空演習印象深刻,但幾十年執行下來,往往流於形式;對比台灣所面臨的軍事威脅程度,這樣的「危機感」,並沒有植入國人心中。
此外,雖然都知道要躲進防空洞,但過去疏於宣傳,若真的發生戰事,民眾就算知道要躲,也不知道該躲去哪裡。
圖/總統府提供。
隨著中國近年來侵台可能性升高,還有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前例在前,台灣除了加強防禦作為,民眾也要加強避難的意識與認知。今年萬安演習就做出改變,增加「疏散避難」、「交通管制」項目,就是因應現代的戰爭的趨勢,速度快、反應時間短、影響層面廣,在敵機來襲時爭取在最短時間內疏散民眾。
圖/圖/台北市政府提供。
除了演習內容改變,近期內政部到各地方政府,也積極宣導防空避難設施的地點,並且著手修整這些建造於日治時代、過於老舊的處所。
根據內政部統計,全國共有10萬餘處防空避難設施,密度相當高,且總容納人數為8655萬餘人,遠高於全國總人口數。
其中,首都台北市因匯集總統府、立法院以及所有一級重要機關,若開戰絕對是破壞指揮中樞的第一目標。根據統計,台北市有超過4600個避難所,可容納約1200萬人,地點包括地下室、停車場、地下購物中心等;當中還不乏信義聯勤、和平大苑、吾彊等億級豪宅,都是防空避難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