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時間:2020年9月8日 】
2020年9月6日晚上,日劇《半澤直樹》因COVID-19影響,製作、播出暫停一次,只好靠主要演員的現場直播,撐住20%以上的收視率。
同一時間,日本執政黨「自民黨」正緊鑼密鼓地籌備臨危受命的總裁選舉。
回到2020年初,應該沒有人會懷疑,安倍晉三能以奧運主辦國首相的身分,風光取得全世界的目光,在國內刷一波好感度、順勢用自己最後一年任期推動憲改吧。
但隨著COVID-19成為百年來最大的世界公衛危機,東京奧運被迫延期到2021年(註1),安倍內閣的疫情對策也受到不少批評。
【 註1 】官方當時說法是,如屆時不能舉辦,會直接取消,不會二次延期。不過時任安倍內閣,已訂出全體國民打疫苗的計畫,奧會也放出即使疫情沒有完全平息,還是可以舉辦奧運的風聲。
然而,就在日本「第二波」疫情終於越過高峰,安倍本人剛以2799日,打破日本首相最長連續在任紀錄(註2)的幾天後,竟閃電宣布潰瘍性結腸炎復發,將辭去首相一職,跟他2007年第一次辭首相時,健康因素相同。
【 註2 】安倍之前的紀錄保持人,是他的外叔公佐藤榮作,於1964年到1972年間,連續在職2798日。佐藤榮作是至今唯一榮獲諾貝爾和平獎的日本人。
更讓人心有戚戚焉的,是安倍告別演說中,特別提到3件非常遺憾、沒能在任內完成的大事:
北方領土又稱北方四島,指的是國後島、擇捉島、齒舞群島和色丹島,位於千島群島的南段,因此又稱為南千島群島。
北方領土的總面積約5000平方公里,不過真正的戰略價值,在於鄂霍次克海通向太平洋的航道,堪稱俄羅斯在遠東的生命線。
日本聲稱北方領土為其固有疆域,但在二次大戰末被蘇聯占領後,直到今日都由俄羅斯實質控制,是日俄之間遲未簽訂和平條約的主要關卡。
盟軍總部為避免日本軍國主義復燃,在戰後的日本國憲法,設下了絕對的第9條緊箍咒,內文如下:
「日本國民衷心謀求基於正義與秩序的國際和平,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為達到前項目的,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
由此可見,這三件任何一個,都是貨真價實的歷史定位,可如今,全只能擱置。至於當年讓安倍大受歡迎的「安倍經濟學」,在告別演說完全沒有提。
圖/美國前總統川普(左)、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取自Flickr。攝影者The White House。
2020年第二季,日本創下1955年有紀錄以來最慘經濟表現,衰退達27.8%。
這表現與實施強制封城的歐美國家相近,美國、德國同期表現大約都衰退3成,英國更衰退達6成。
而這樣的經濟現象,大概可以歸因於前所未有的緊急事態宣言,因為台灣發放的三倍券,是每人出新台幣1000元拿回3000元,而安倍內閣,則是發放「每人10萬円現金」,包括居留在日本的外國人,但還是救不起Q2跳水的零售額。
這也是為什麼,7月明明有疫情上升的趨勢,安倍內閣卻還要硬推Go To旅遊補助,想提振國內消費。
總之,日本國內目前的經濟危機,遠比疫情危機嚴重,安倍卻沒有在告別演說提到。
回顧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分別是大規模量化寬鬆、擴大國家財政支出、促進並發展民間投資。
然而發展民間投資上,日本卻有非常嚴重的男女不平等問題,安倍的第三支箭,即包含促進女性就業、促進男女待遇相同等議題,盼改善女性難成為管理職或較難取得正職的社會現象。
可是當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的就業比例,從平成元年的1:2演變到令和元年的2:1,同時也造成日本幼托危機。
台灣傳統上,遇到家庭婦女就業時,祖父母通常會幫忙照顧孫子女,可日本比較不採用這種模式,因此幼托缺口極大,也是少子高齡化的原因之一。
總之,無論是上述哪些狀況,再白話一些,就是政府希望藉由積極介入,加速經濟成長、讓日本脫離通貨緊縮。
那麼,為什麼日本還是陷入經濟幾乎零成長的通貨緊縮狀態呢?
2020年時,近因之一是,2008年的次貸金融危機,遠因則要回到1985年的廣場協議。
廣場協議指的是,美國揪日本、英國、法國與西德,想藉由美元貶值,解決美國的鉅額貿易赤字。
日本身為美國的小弟只能默默接受,結果日円大幅升值將近一倍。
日本政府為了拯救出口,只好採用量化寬鬆,結果換來市場錢淹腳目,多出的錢,不是拿去做實質的生產活動,而是投機到股市和不動產。
這段景氣好得不像話的時代,大概從1986年底持續到1991年初,史稱泡沫經濟。
圖/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健康問題宣布辭職。取自Twitter@AbeShinzo。
原作小說裡的半澤直樹,在劇情設定上,就是泡沫經濟時代,大學畢業、進入銀行就職的人們。
然而虛假的景氣無法持久,等股價和不動產價格上升到超過資金供給,泡沫就破滅了。
這很可怕,吹出來的價格全是虛的,崩掉的錢卻是實的。
無數企業和民眾個人,都在當時破產,就算沒破產,也只能勒緊褲袋度日。
戰後施行多年的「終身雇用制」無以為繼,1990年代被稱為失落的10年,此時大學畢業進入職場的,就被稱為「失落世代」。
失落世代當中的成功者,就像《半澤直樹》第二季前半段的森山那樣,憑實力掙到正職。
但有約1/3的求職者搶不到正職,最終只能當派遣或兼職。
至今約25年到27年,失落世代已年近半百。就算後來景氣稍有回復,企業主優先考慮的正職缺人選,絕對還是肝比較新鮮的應屆畢業生。
儘管第二次安倍內閣,7到9年多來,經濟表現相對強健,日本的非正式雇用率仍逼近4成。
當失落世代還在工作時,勉強能夠養活自己,也就只有「自己」而已。
派遣或兼職的薪資之低,低到無法成家,既沒有小孩,也沒有自己的養老儲蓄。
失落世代不但是日本今日少子化的原因之一,也是可見的未來裡,拖垮日本退休制度與國民年金的要素。
失落世代的社會,意義非常重大,《半澤直樹》原作第三集,作者甚至將其當成副標題《失落世代的逆襲》。
可惜電視劇依照2020年,模糊了時代背景,也為強化戲劇效果,只聚焦在幾個特定角色身上。
其實在原作的設定裡,「銀行」與「證券」的對立,除了母公司與子公司的關係以外,還有泡沫世代對失落世代的矛盾。
這個矛盾,比起電視劇裡水戶黃門式的賞善罰惡橋段,更加深刻、真實、殘酷。
半澤直樹電視劇之所以大受歡迎,不正是就業者,對平日白天職場上的現實無可奈何,只好到了週日晚上電視機前發洩嗎?
回到安倍經濟學的遺產,除了三支箭以外,還有「第四支箭」:財政健全化。
前三支箭都讓政府負債大增,不可能長久,所以必須設法開拓財源,而安倍內閣的答案是「消費稅增稅」。
於是安倍內閣,成了至今唯一能二度增消費稅後,還沒被選民趕下台的內閣。
當時消費稅率約10%,已對日本國內消費造成打擊。安倍內閣為減低增稅衝擊,設定了超複雜的輕減稅率,例如餐廳內用適用10%稅率、外帶則適用8%稅率。
如此不便民的政策,一方面看出消費稅對政府收入的助益,另一方面也看出執政者與庶民的距離。
射完四支箭,還沒射到上述少子高齡化問題的安倍內閣,在2015年射出「新三箭」,分別是:強力經濟、生育支援、社會保障。
其中第二支,正是「孩子國家和你一起養」,第三支則是「年金改革」,長期目標是政策提出的50年後,也就是在2065年,日本總人口能維持在1億人。
當時預測,如果沒有特殊對策,2065年日本人口會掉到8800萬,比起現在的1.2億,足足少了3000萬以上,而且8800萬中的一半還是高齡人口。
只是從那之後又過了5到7年,日本出生率和出生總數仍屢創新低,政策並未成功。
圖/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被認為是當代最挺台灣的國際領袖。取自Flickr。攝影者U.S. Embassy Tokyo。
雖然沒有被算在箭裡面,但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CPTPP)也是安倍經濟學另一重要遺產。
這是2017年初,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退出TPP後,安倍趕緊當莊家談成的無美國版TPP。
CPTPP的本質,就是自由貿易協定,對所有的成員國都是一把雙面刃,一方面能賣出更多優勢商品,另一方面,也會被迫買更多外國的優勢商品。
舉個台灣人有感的例子,就是必須打開糧食市場,讓本來就弱勢的農牧從業人口承受衝擊。
於是自由貿易協定對GDP的影響,可能是正面的;對財富分配、貧富差距,卻可能是負面。
這對有失落世代問題的日本來說,又是個不穩定因素。
2022新首相的功課
總結日本面臨的困境,一方面是與人口金字塔轉型,緊緊纏在一起的經濟及社會安全問題,另一方面是二次大戰後,在盟軍佔領下,沒有與其他鄰國解決的戰後清理,具體列出來包括:
1. 少子高齡化:如何提升日本國內生育率?如何度過老人比例爆炸的國家財政危機?
2. 勞動力缺口:如何彌補少子化失去的勞動力,應大膽投入自動化/機器人或開放移民?
3. 經濟正循環:如何達成射了七支箭也未能成功啟動的溫和通膨、有感成長?
4. 財富重分配:如何在達成上述目標的同時,維持中產階級存在,而非瘋狂M型化?
1. 與俄羅斯的北方領土問題:如何讓俄羅斯放棄這些日本固有領土?
因為航道的戰略價值,俄羅斯態度絕對非常強硬,目前也毫無放棄的跡象。
2. 與北朝鮮的綁架&飛彈問題:如何讓北朝鮮釋放綁了數10年的人質?如何讓北朝鮮停止飛彈試射?
其實北朝鮮已擁有讓日本化為焦土的能力,日本卻連陸基神盾,都因地方反對而無法設立。
3. 與南韓的慰安婦&徵用工問題:剪不斷理還亂!
日本曾以為和南韓談成最終不可逆的解決方案,結果慰安婦&徵用工卻成為南韓政客的無限提款機,只要有需要,就會繼續提個沒完,更別提日韓還有獨島/竹島的直接領土紛爭未解。
4. 與中國這位東亞一哥的問題:你不犯人,不代表人就一定不犯你!
隨中國崛起,釣魚台/尖閣諸島成為日中的直接紛爭,萬一中國揮軍台灣,日本沖繩也會瞬間被升級為親美陣營的最前線。
這也是憲改解禁日本軍權的重要理由。
上述2大類難題,在2012年安倍再次上台時就存在,過了8到10年,仍然是日本新首相岸田文雄的最大難題。
以安倍2次首相任期之間,每1到2年就換一任首相的免洗度,實在很難想像,新首相岸田文雄能完成任何實質進展。
其實,台灣自身也面臨與日本非常類似的處境與問題。
台灣的少子高齡化來的比日本更快更猛,1990年代以來的產業空洞化,也比日本更嚴重。
台灣隨時可能被世界第二強的軍隊威脅解放,但我們也看到,過去發生了以下不少突破,這些都是台灣非常重要的轉捩點。希望之後一切都好。
1. 見證到F-16V在內的大型軍售過關、美國現任衛生部長阿札爾(Alex Azar)來台訪問。
2. 日本前首相森喜朗來台弔唁前總統李登。
3. 捷克現任參議院議長韋德齊(Miloš Vystrčil)來台訪問。
4. 進一步開放美牛美豬,也就是簽訂台美BTA的前置動作;BTA是川普政府給FTA取的新名字,旨在可以不用符合WTO對FTA的定義、可對美國更有利)。
5. 中華民國護照首度有隱藏ROC的封面設計。
本文透過「方格子直送」計劃合作轉載,作者純淨之島,原文《安倍晉三的遺憾:半澤直樹電視劇沒告訴你的事》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