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心理師王淳慧指職涯路上常見挫折感、不確定焦慮感、低成就感與價值感、與主管同事的疏離感等情緒幽谷

台北工作「疲勞量表」看你快爆了沒!職場4大負能量3招奪回主權

台北工作「疲勞量表」看你快爆了沒!職場4大負能量3招奪回主權 圖/工作難免有遭遇困境、陷入低潮的時候,此時多留意自身心理狀態,並適時尋求親友或專業協助,有助於維持職場的心理健康狀態。台北畫刊提供。
作者:台北畫刊
日期:2022-06-16

雖說人們總期待自己在職場充滿幹勁,然而在漫漫工作旅程中,我們不免遇上沮喪倦怠、焦慮挫折的時刻。究竟現代人工作常被哪些負面情緒纏身?又該如何走出情緒幽谷?就讓擅長職場議題的臨床心理師王淳慧,為你一一解答。

職涯路上常見負能量

職涯中面臨的負面情緒,會隨每個人的個性、特質與所處職場環境有所不同。

根據王淳慧觀察,人們在職場常面臨的負面心理狀態,大致可分為「挫折」「不確定的焦慮」「低成就感與價值感」及「疏離」4大類型。

一波波的挫折感

至於產生原因,王淳慧表示,人們在職場感到挫折,多半是因為對自己工作表現的期待與實際情形有落差,或與獲得的評價不符。

王淳慧表示「有時人們覺得自己明明已經很努力了,卻沒有達到預計業績、獲得上司正面肯定與理想考績,或夢寐以求的升遷等,就容易產生挫折的情緒。」

延伸閱讀

求職3招戳破公司「假面薪水」2022高薪十大產業月薪5.7萬最多!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不確定的焦慮感

而不確定的焦慮,多源自「失控感」,像接到過去未執行過的新任務,擔心自己能否表現得當。

另王淳慧還特別指出,近年由於資訊流通快速、科技日新月異,人們需要不斷學習新技能,才能應付職場各種挑戰,這種壓力不免讓許多人擔憂自己被時代淘汰「這種新資訊不斷出現,自己彷彿永遠不足的狀態,也容易讓人產生焦慮感。」

此外,當任職職場經營不穩定時,人們也難免擔心,自己是否會被解僱,這種「無法掌握未來」的失控感,也使人倍感焦慮。

面對沉重的工作壓力,不妨藉由運動幫助自己保持工作與生活間的平衡。台北畫刊提供。圖/面對沉重的工作壓力,不妨藉由運動幫助自己保持工作與生活間的平衡。台北畫刊提供。

低成就感與價值感

至於低成就感與價值感,常由於目前從事的工作難度過高或過低所導致「當人們不斷從事重複性高、挑戰性低的工作,就可能導致沒什麼成就感,無法從工作獲得自我肯定;而從事的工作太過困難,已非自己能勝任,也可能陷入低成就感的狀態,當人們工作中無法獲得成就感,其實很難感到快樂的。」

職場疏離感

除工作表現,人際關係也是許多人在職場面臨的難題。若與上司、同儕存在衝突或發生被排擠等情境,都容易產生疏離感。

王淳慧補充,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與他人相處時最舒適的距離,當關係過度親密或疏離,當事人都容易感到心理壓力。

延伸閱讀

83%主管令高層失望!經理職場20大污點,工作忙更陷中年危機?

職場3大步驟找回控制感

當人們被上述負面情緒纏身時,究竟如何才能走出陰鬱情緒?對此王淳慧提供「狀態覺察」「釐清問題」與「著手處理」等3大步驟。

1. 狀態覺察

「首先,必須要覺察到自己的狀態。其實很多人長期處於負面狀態而不自知,因經常性胃痛、腹瀉、失眠、頭痛等症狀所苦,卻始終找不出生理上的原因,才在醫生建議下尋求心理諮商」因此她建議人們多留心觀察自身生理狀態,「由外而內」地覺察自己的內在健康。

當人們察覺自己在職場生活中感受到負面情緒時,不妨透過與朋友或專業諮商師的對談,尋找情緒成因。台北畫刊提供。圖/當人們察覺自己在職場生活中感受到負面情緒時,不妨透過與朋友或專業諮商師的對談,尋找情緒成因。台北畫刊提供。

2. 釐清問題

在覺察狀態後,下一步則是要仔細觀察自己的日常生活,並透過與信賴的朋友,甚至專業諮商師的對話,梳理出導致負面情緒的可能因素,再著手處理。

3. 著手處理

例如,將壓力以是否能自行解決區分為「可控」與「不可控」2大類,再從可控類別中較容易的項目先著手,像是相較於主管與客戶的態度,自身的工作節奏較為可控,或許就能從調整自己的工作節奏開始做改變。

王淳慧強調「從處理一件件可控問題的過程中,人們能得到正向回饋,這些正向回饋可增加人們對未來的控制感,而這種控制感正好能消除『不可控』帶來的焦慮。」

延伸閱讀

職場新人最愛LINE提離職!懶討好同事,主管給自由不夠還要鼓勵

確立工作界線、提升自我價值更快樂

除了嘗試找出問題癥結並解決,王淳慧也建議人們平時可藉由「確立界線」「提升自我價值」的方式,為良好的心理健康打底。

像是工作時,先確認自己的底線,並在他人跨越底線後練習拒絕,這樣便是確保個人心理健康的關鍵「我們常被教導要尊重他人,但在尊重別人之前,更要先尊重自己的能力與職責所及,才能避免在職場上遭無限消耗。」

而在確認個人底線的同時,王淳慧也鼓勵人們仔細且誠實地評估自身能力,並以此為自己訂定一些合理的中程目標,避免因「眼高手低」而倍感挫折。

透過參加講座有助於了解如何處理職場人際問題,以及在職場生活中產生的情緒。台北畫刊提供。圖/透過參加講座有助於了解如何處理職場人際問題,以及在職場生活中產生的情緒。台北畫刊提供。

另王淳慧還指出「同時,我也建議人們藉由讀書、跟不同朋友聊天、接觸不同領域等方式拓展視角,協助自己建立更多元的自我評估標準,以免一味地以狹隘、單一的標準與他人做比較。」

她並分享,台北有許多運動社團、芳香療法、按摩課程等,可幫助人們在繁忙生活中適度地放鬆「大家可以去嘗試無關工作,且能讓自己感到快樂的事情,像是去社區大學學習料理、參加運動團體等,讓自己在工作與生活間保持平衡。」

若藉由基礎放鬆,仍無法走出負面情緒,則可利用台北市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官網提供的「台灣工作者疲勞量表」,進行簡單的自我評估,並參與中心開設的相關講座及工作坊,或進行一對一諮商,藉由專業協助,一步步走出情緒低谷,帶著更開朗有勁的心情,迎接工作上的各種挑戰。

本文轉載自2022.06「台北畫刊」,原文撰寫郭慧 ,攝影林冠良,台北市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PrathanChorruangsak、shih-wei圖片提供。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觀點產業台北市經濟就業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公司20個群組正常?主管要求每則看,5成訊息無關工作讓她喊逃
文科生起薪10年成長贏理科!46%企業愛軟實力,3年養成工程師
疫後WFH「刺蝟法則」曝主管能力!一位狗腿同事就能毀小公司?
台北畫刊

台北畫刊

57年1月出刊的《台北畫刊》,為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出版的市政刊物,以圖文並茂的內容傳達臺北市的觀光、市政及生活型態等資訊,且讓這本走過半世紀的城市相簿,陪你迎接身處臺北的每個動人時刻。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