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104人力銀行《2022台灣經理人中年危機》報告,針對「職場表現,比過去進步、退步、還是原地踏步?」的提問,40.4%小主管認為自己沒進步;62.7%大主管認為小主管沒有進步,雙方差距22.3百分點,換句話說,小主管職涯停滯比自己想像還嚴重。
看更多 》七八年級竄躺平族!這縣市「半微躺青年」不婚育沒車房最軟爛?
由此可見,「小主管自評」與「大主管看(他評)小主管」存在心理與職務上的微妙關係,因為大主管與小主管,前後者是上司與部屬;導師和學生;前輩跟後輩;也是合作跟競爭,以及當事人與旁觀者。
圖/取自Unsplash。(示意圖)
對此,104獵才資深副總經理晉麗明就分析,大主管必然期許小主管「好還要更好」,因為他們職級爬升階段、已累積豐厚資產價值,職責範疇更高、更廣,選用弱者,會讓他們很害怕自己被取代,敢用強者才能堪稱是巨人。加上大主管多為旁觀者,能理性評估、冷靜分析,更能看出小主管這位當局者,不易自我覺察的盲點。
至於為何有合計83.1%大主管認為小主管表現不如預期?
26.8%大主管想法是「落差很大,小主管自覺表現很好,但大主管覺得很差」。
56.3%大主管則認為「落差很小,小主管自覺表現很好,但大主管覺得還差一點」。
報告內容也指出,綜觀來看,小主管在職場上危機來源可以分為內外層面,共細分出6個危機來源:
1. 外部環境(61.7%)如公司、產業、大市場等。
2. 生理年齡(55.4%)如年齡、健康等。
3. 薪酬升遷(44.7%)
1. 管理職能,如指揮部屬、溝通協調、跨團隊運作、績效管理等。
2. 智力能力,如專業知識、概念化能力、判斷力、邏輯思考等。
3. 自我控制能力,如情緒控制、自我反省等。本次報告暫不討論「其他」,如,個人家庭、財務投資等。
看更多 》受夠北漂,掙扎返鄉留南?揭19縣市薪資王、成長王、荷包大滿王
圖/取自Pexels。(示意圖)
尤其上述的內憂部分,透過《2022台灣經理人中年危機》報告可以得知,也正是大主管與小主管認知上最大落差。
72%大主管憂小主管缺乏管理職能,雙方落差達41個百分點。
48.5%大主管憂擔心小主管智力能力,雙方落差達28個百分點。
45.1%大主管看重小主管自我控制能力,雙方落差達35個百分點。
看更多 》七八年級少子曝可怕斜率「台灣生不如死」蒸發退休金乾脆躺平?
立場不同看法就大不同,104獵才資深副總經理晉麗明分析表示,大主管期待小主管能大破大立,有完善的策略思維,因此經常被忽略的自我反省力(51.5%)、自我感覺良好,無法覺察盲點,自然成了大主管最在乎的自我控制能力之一。
又針對以上3個落差,小主管哪些表現令大主管深感憂心呢?其中比例較高的項目,多與「智力能力」相關,包括:
1. 無法闡述高度和格局的論述(68.2%)
2. 提不出強而有力的洞見(66.7%)
3. 無法提出有效的策略方法(65.2%)
圖/資料來源104人力銀行。城市學製表。
104人力銀行《2022台灣經理人中年危機》報告調查方式
【 第一階段 】
2021年10月28日~11月23日以網路問卷邀請小主管,如經理、副理、課級、主任等)「自評」,回收609份樣本,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4%,小主管受訪者平均43.5歲,平均年薪110萬元。
【 第二階段 】
2021年11月11日~11月23日邀請大主管,如CEO、總經理、執行長、副總、協理、處長等,以網路問卷進行「他評」和「自評」,回收303份樣本,抽樣誤差為正負5.6%,大主管受訪者平均49.7歲,平均年薪186萬元。
兩階段完成「循環式調查」,合計回收912份極難接觸的特殊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