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na幣屬於穩定幣(stable-coin),顧名思義有穩定的Market value(崩盤之前),與Market value波動劇烈的比特幣不同,但兩者都是加密貨幣。
圖/比特幣最大致命點,在於價格波動過劇。取自Unsplash。攝影者Kanchanara。
加密貨幣最終目標,是像法幣(美元/歐元等)一樣流通,但作為交易媒介,比特幣最大致命點,就在於價格波動太過劇烈,這代表交易雙方如果拿比特幣代替法幣,必須額外承擔比特幣市場風險。
因此,極少有人拿比特幣代替法幣進行交易,印象中只有特斯拉開放過一段時間,因而讓穩定幣誕生。
主要方式有3種,所以穩定幣也大致可分為3類:
透過法幣擔保方式穩定幣值,發行機構打算發行多少面額穩定幣,取決於它持有多少法幣。
這種運作方式,其實就是仿照早期Bretton Woods system的金本位美元,也就是聯準會保證美元能按固定價格兌換黃金,維持各國對美元的信心。
這類穩定幣,同樣是透過擔保,讓大家按固定價格兌換法幣,以維持用戶信心,其中比較有名的包括USDT、USDC、TUSD、GUSD、PAX。
這類型穩定幣,則是以加密貨幣當作擔保品,但就像前面提到的,因為加密貨幣波動大,所以為維持信心,這類型穩定幣通常會要求超額擔保。
以DAI為例,用來擔保DAI的加密貨幣market value大約為150%*已發行DAI面額。
重點來囉!這就是本次事件主角Luna幣使用的方式,它試圖繞過提供擔保品,或僅提供部分擔保品的方式,發行穩定幣。
聽起來很神奇,不過它是透過演算法,來控制穩定幣的供需,以達到穩定幣值的目的。
理論上來說,是沒錯啦!經濟學基本法不就是供需決定價格?但講到這,大家不知道有沒有發現,這種沒有擔保品,卻一直不斷增發貨幣的方式,其實現實世界本來就有人在做,而且還非常成功,那就是美國聯準會的無限QE。
一般國家央行無法無限QE的原因,正是央行發行法幣必須要有外匯跟黃金等準備金,避免法幣崩盤,但美帝不用,因為美元就是國際準備貨幣。
假如,所有人都相信Luna幣如同美元,其實它是可以成功活下來的,甚至變成另一種美元。
但成王敗寇,歷史書上的Luna幣,注定是一場龐氏騙局。
本文透過「方格子直送」計劃合作轉載,作者波斯灣,原文《為何Luna幣會崩跌?》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