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時間:2022年6月8日 】
這是黃敏惠第二次擔任市長,第一次共9年,到第二次,在第4年首度摘下《遠見》五星殊榮。
這次摘星關鍵,除近2年嘉義市防疫績效名列前茅外,2022年初,成功透過為期10天的2021台灣設計展「家意。以城為家」,廣泛激起嘉義市民光榮感,更讓民眾好感度大升。
但從現實面客觀來看,嘉義市仍面對不小的挑戰。
其中,最嚴重的就是,產業結構導致經濟落在谷底,以及人口流失。
嘉義縣市,可說是命運共同體。40年以來,經濟長期落在谷底,過去,中央都定位嘉義縣市為台灣糧倉,跳過了工業化、高科技行業轉型的契機,讓嘉義市長黃敏惠不禁指出一項數據感嘆「雲嘉南是台灣穀倉,經濟卻在台灣谷底」觀察整個台灣西半部,根據最新2021年12月營利事業銷售額來看,叫人觸目驚心。
從北部的新北、台北達到營利事業銷售數字的高點,一路看到新竹縣市、台中各縣市的高低起伏,當指標來到嘉義縣市,便陡然落在谷底,是西部地區縣市最低的區間,嘉義市更是其中最低的一個。
經濟長期處在谷底,造成嘉義市人口流失嚴重。從這屆市長自2018年12月上任開始觀察,嘉義市整體人口數量,就像社會止不住人口衰退,40個月期間,人口已減少了4801人,青年人口也消失5942人。
「高鐵很容易把人帶出去,也很容易把人帶進來」要打破區域發展難題,黃敏惠強調,嘉義縣市應共同合作「我們繁榮,嘉義縣也會繁榮」像是嘉義市的醫療資源好,長照又相當進步,可以協助嘉義縣面對人口老化的嚴重問題。
另外,嘉義縣2022年有科學園區進駐,未來可期待不少青年前來工作,嘉義市的服務業,日後也可望有加成效應。
圖/馮紹恩整理。
事實上,面對青年人口流失,嘉義市並沒有坐等救贖,而是積極跟青年接觸,跟他們介紹嘉義市的好。
說起嘉義市宜居優點,在這座方圓約8公里的小城,在地人形容這裡的生活尺寸「剛剛好」,不會過遠、過近,僅分東西區,有著都市地區的便利,也有鄉村特有的悠閒步調。
除了剛剛好的城市尺寸外,2021年《遠見》逐年調查的「縣市總體競爭力」評比中,嘉義市在醫療方面也居於全國榜首,密集的醫院和醫護人員數量,讓每名嘉義人平均享受到的醫療資源,高居全台前三,表現亮眼。
圖/嘉義市政府成立「有事青年實驗室」,協助返鄉青年找出路。(前排右二為嘉義市長黃敏惠)嘉義市政府提供。
為協助青年留在嘉義,「有事青年實驗室」是嘉義市各局處整合所共同經營的一個品牌,作為接觸青年的第一線窗口。
負責有事青年實驗室的組長郭軒志,是嘉義市智慧科技處處長,今年才39歲。他解釋有事實驗室的信念,即「實驗室代表鼓勵青年的試驗精神,我們相信,只要青年有事做,國家就沒事了。」
郭軒志說,正因為被忽略40年,反而讓嘉義市區保留許多獨特市景,像是共6000多幢的木造老屋,其中不少間位於中正路上。
這裡在日治時期叫做「二通」,因為木造老屋的懷舊氛圍,深受許多年輕人喜愛。
郭軒志指出,他們最重要的任務,是找到嘉義的「關係人口」。
什麼是關係人口?「這是來自日本的名詞,定義是『交流觀光以上,定居未滿』」而人們之所以會出現移居行為,往往是從關係人口演變成戶籍人口的。
郭軒志舉例,像是曾居住在嘉義而移往外地的青年,或在嘉義讀過4年大學,只要他們跟嘉義產生關係,政策再推一把,就有機會讓他們多次嘗試回嘉義,成為「戶籍人口」。
郭軒志指出,嘉義市適合想尋找脫離都會區,卻又不敢一下子住到鄉下的人「嘉義市剛好位在都會跟鄉村之間,往海邊30分鐘,到山邊也才30分鐘。」
嘉義市美術館館長賴依欣舉例,像是藝術文化人才,就需要一個地方醞釀,但各項成本不能太高,只要準備好就能往外擴展,就有能量。其中,位在嘉義的阮劇團,就是經典案例。
只要你有心想「回嘉」,不妨找上「有事青年實驗室」,在這裡,市府跟有志一同的青年,會跟你一起想辦法,讓嘉義市不再陌生又無聊。
《遠見雜誌》原文連結:https://www.gvm.com.tw/article/90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