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府智慧科技處表示,2021年編150萬做國際城市行銷,聚焦於城市特質,做出完整設計,並報准動用第1預備金,擴充到500萬,委託專業設計團隊。
1. 以城市DNA為基礎,結合地標噴水池,以側視和俯瞰的不同角度,代表嘉義市富含歷史底蘊與開放前進的特質。
2. 負空間C的視角轉換,如同從更多元角度探索城市的面貌。
3. 視覺上「I」「+」,隱含城市升級,由我出發向上Plus,同時選用暖灰色搭配鮮黃綠色,呈現成熟穩重、具熱情多元的地方獨特個性。
4.「愛嘉」即「愛家」的諧音梗,邀請每位朋友來到嘉義市展開生活。
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又嘉市體部分,則是國內首個城市字型,提供英文大小寫、阿拉伯數字、羅馬拼音、原住民族語、越南文字等,並取法歐文書法家Edward Johnston字體的流動筆觸,使人感到親切溫暖,另取材自經典字體比例的架構,也映射出地方成熟魅力。
而嘉義市品牌標誌,除依循黃金比例製圖,由一連串費波那契數列組成外,中文標準字也以具歷史感橫細直粗的明體為骨架,融合出現代感的黑體特色,並加入代表嘉義市溫柔面貌的圓體意象。
英文標準字的部分字母,筆劃上方亦做出變化,且y以小寫同高呈現,透過斜線傳達城市的活力與變化。
加上為呼應眼球經濟的時代,此次嘉義市形象影片還分為主視覺篇、人文篇、城市篇,訪談王偉忠、廖小子、蔡阿嘎、北興國中管樂班等16組人,也凝聚各世代對嘉義市的認同。
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對此嘉義市長黃敏惠參加發表會時更指出,嘉義市是小而美的城市,蘊含豐富歷史人文,與時俱進的創新思維。
所以她由衷感謝翼翼馮宇、二棲、justfont等團隊參與此次製作,打造出「小城市.大創新Small City, Big Change」的品牌核心精神。
畢竟城市品牌的建立,不僅能梳理城市歷史,還可展現出城市多元特質,而嘉義市從不缺少美,卻缺少發現,期待日後透過品牌設計力點亮城市,能對外強化嘉義市的特色與差異性,對內凝聚大家的認同感與信心。
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議員張秀華看到嘉義市字體後也表示,「嘉市體」的設計,筆觸與常見印刷字體不同,期待能將嘉義市特色點出來,做到城市大創新。
此外議員鄭光宏也指出,以往談嘉義市的城市定位,大多是木都、畫都,或連結到硬體建設,所以此次從視覺識別,統一出城市意象,非常具整體一致性,久而久之,勢必能建立城市形象,他甚至考慮,日後選舉看板也採用該字體「看到這符號、配色、字體就知道是嘉市」。
但議員蔡文旭卻批評,新LOGO沒問題,但另做新字體、影片「化簡為繁,眼花撩亂」,不符全球用字體追求標準化的趨勢,目前市面上字體也百百種,使用性恐不高,花500萬預算實在過多。
面對各界指教,智科處解釋,美學體驗是時代趨勢,有新標誌,也須做好與民眾的溝通、傳播,影片來講述,會更方便流傳,而字體則和標誌,視覺是一體的,對公共性更有幫助,傳遞也有很多方式,已聽聞有店家要把招牌或菜單換上嘉市體。
另智科處也提到,日後將逐一更換新視覺標誌,包括市府事務用品,好比公文、獎狀、信封,市府辦公樓層指標、線上網頁及APP等,戶外公共空間又如公園指標等,未來新設置也全使用新標誌。
「嘉市體」下載連結傳送門:https://pse.is/47rvh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