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大縣轉型,預計2025完工六大產業園區增6萬個工作機會,並成立勞工暨青年發展處以地方創生留年輕人才

嘉義人懶才老又窮?五星縣長翁章梁想出答案,搶台灣糧倉科技財

嘉義人懶才老又窮?五星縣長翁章梁想出答案,搶台灣糧倉科技財 圖/取自臉書「翁章梁 Weng Chang-Liang」。
作者:馮紹恩
日期:2022-06-08

編按:近年嘉義縣產業聚落紛紛成型,預計2025年六大產業園區全部完工,可望十年創造六萬個工作機會,也推動農業大縣蛻變為農工大縣,振翅起飛。

【 文章時間:2022年5月26日 】

2022年,翁章梁可以拿到《遠見》五星首長的榮譽,其實有跡可循。

翁章梁擔任嘉義縣長前,長期擔任政治幕僚,讓他從選上開始,執政風格就相當穩健。身邊親近的幕僚形容「他不會躁進,給各個局處都有明確方向後,再一起努力往前。」

農業大縣轉型,六大產業園區拚2025完工

而2022年終於到位的六大產業園區,更讓這個農業大縣蛻變,外流人口找到回鄉工作希望的關鍵。

這六大產業園區,分別是大埔美精密機械園區、馬稠後產業園區、中埔公館園區、水上南靖園區、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及民雄航太園區。另外,全台最新成立的嘉義科學園區,即將坐落在太保。

嘉義縣正在「築巢引鳳」,預計2025年六大產業園區全部完工,自此之後起算10年,估計可望創造6萬個工作機會。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翁章梁回憶起,總統蔡英文2022年1月22日造訪嘉義縣,視察中科院民雄航太園區那一天曾「脫稿演出」,讓翁章梁聽紅了眼眶。

蔡英文說「台灣人在享受嘉義縣優良的糧食生產之餘,也非常高興看到,嘉義縣有一個未來世代最重要的產業,能在這裡落腳生根、發展,這是對嘉義鄉親最大的回報,希望一代又一代嘉義鄉親,年輕世代,都能在嘉義縣找到更好的工作機會。」

馮紹恩整理。圖/馮紹恩整理。

「那段話雖然不是什麼大道理,但讓我非常感動。長久以來,嘉義人那種最深的不公平,最深的不被重視,突然間聽到總統講出來,感覺到我們被重視了,被理解了」翁章梁娓娓道來。

作為中南部地區坐擁最多平原的「台灣糧倉」,嘉義縣產業發展受到許多限制,諸如無法將農業轉為建地或其他使用,因為農委會要顧及「糧食自給率」,想讓台灣保持至少40%的標準,不能全部仰賴進口。

延伸閱讀

2022縣市施政滿意度台北最慘!嘉義縣爆冷奪冠,柯P卸任就掰?

加上長期工商業發展,又迎來高科技時代,嘉義縣都沒有躬逢其盛,落後全台40年,人口與經濟自然長期處在低谷。

「我常在想,嘉義縣又老又窮,是因為嘉義人太懶惰、不努力嗎?」翁章梁捫心自問,還能為嘉義縣民眾做什麼?

嘉義縣長翁章梁(前排左二)拿下五星首長殊榮,而他推動的六大產業園區到位後,可望創造就業機會。嘉義縣政府提供。圖/嘉義縣長翁章梁(前排左二)拿下五星首長殊榮,而他推動的六大產業園區到位後,可望創造就業機會。嘉義縣政府提供。

為改善痛苦的現況,翁章梁上任便想盡辦法,開發各樣產業園區,希望吸引許多產業入駐,改善嘉義縣本身的產業結構。

而最關鍵的,在於國家也同意,並投入中央級的園區在此,特別是2022年通過的科學園區。

園區需要取得大片土地,嘉義縣便找上台糖,在沒有減少嘉義縣農地的前提下,順利將大片土地轉給園區使用。

中美貿易戰使許多台商回流,有強烈的土地需求,有土地、不缺電,又有高鐵經過的嘉義縣,可說萬事俱備。

延伸閱讀

嘉義人升級推專屬字體「嘉市體」不懂新logo秘密別說你「愛嘉」

「只是,要怎麼說服總統支持你?」翁章梁透露,他常直接透過LINE等管道,將想法傳給總統,或有時趁黨中央開中執會,就對總統說「如果台灣經濟正在上升,這時候是不是要給嘉義人一個公平的機會?」

果然,總統聽進去了,再經中央的研究,終於願意設立全台最晚的一座科學園區。

馮紹恩整理。圖/馮紹恩整理。

大雞慢啼,多元產業增加就業機會

只是,要召回想回家的嘉義年輕人,翁章梁強調,不只需要上述的科技產業園區,也要讓所有產業都同步升級。

拿農業來說,藉由導入智慧科技、承租較大範圍的農地,媒合更多的通路,讓產品產值與農產品損害率降低,這都會使務農青年看到希望。

此外,嘉義縣府2021年成立勞工暨青年發展處,學習日本地方創生的方式,也為試著把「關係人口」留在嘉義。

延伸閱讀

台灣44%土地無醫鄉!嘉義偏鄉30年沒醫生,原民平均餘命少8歲

「關係人口」是什麼?像是曾在嘉義縣念書的年輕人,或因為親人是嘉義人考慮回來的人。

「這些人最有可能透過政策引導,留在這個縣市」因此,勞青處積極前往各個大學舉辦講座、就業輔導中心合作,或找到應屆畢業生,把嘉義縣未來發展跟相關職缺介紹給他們。

 「大雞慢啼,我們還有6400多公頃的台糖地,當未來台灣科技等產業不斷發展,就需要新的工業區,這是嘉義縣擁有最大的資產」翁章梁對嘉義縣的未來有十足信心,或許短期內,嘉義縣尚未能看到大批人口回流,但相信在未來持續發展下,嘉義縣年輕人將會有更好的工作機會,在他們最熟悉的家鄉順利成家。

《遠見雜誌》原文連結:https://www.gvm.com.tw/article/90285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嘉義市文化局LOGO慘遭荼毒?這隨手一貼民眾大讚好看
嘉義新港「粉紅波波球」免費打卡爆人潮!大慶製香關門喊別再來
嘉縣東石「馬桶地主」怒收費《消失的情人節》秘境淪遊客垃圾堆
馮紹恩

馮紹恩

記者。本為歷史人,誤打誤撞入了媒體的門,現在是一個待在台北快十年都要忘記自己來自高雄的假台北人。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