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時間:2016年8月29日 】
集商機、財富於一身的西門町,2016年是許多店家的築夢之地,但沒有三兩三,單憑一招半式,恐怕連入場券都拿不到。
「在西門,就算只是租個店面,除了人脈還是人脈」大家房屋西門加盟店店東曾世榮就分析,在幾近「零空置率」的狀態下,為攻進這座固若金湯的「寶地」,每個人一得到「獨家新聞」,就要立馬與房東接洽,同時一面封鎖消息,趕緊排隊。
得不到消息的,只好學調查局幹員,找到關鍵人,憑著耳聽四面、眼觀八方的能力,尋得蛛絲馬跡「我一個朋友就為了搶店,急著在半夜3點,房東自家經營的店收工時,捧錢去簽約」曾世榮說。
正所謂奇貨可居,搶翻天的西門店面,租金自然是水漲船高。
永慶房屋捷運西門店協理鍾森致透露,2016年西門最貴路段,落在漢中街與峨眉街口,每坪租金飆至2.5萬到3.8萬元不等。
同年,最高使用坪效的店面,位於捷運6號出口斜前方,6.8坪大的繼光香香雞店面,每月租金約38萬元以上,換算每坪約6萬元。
當時,不僅一般商家得排隊等店,就連大咖來到西門町,也得先領號碼牌。
鍾森致指出,國際服飾品牌UNIQLO進駐西門町後,與其對打的歐系品牌也積極找點,甚至放話「地點好,錢不是問題!」
而且你知道嗎?經營長達14年的誠品116,之所以在2015年底吹熄燈號,原因是,誠品原以每月800萬元租下,卻硬被H&M攔胡,以1200萬元承租,後來據說H&M驚覺太貴,和房東中影公司曾重新談契約。
圖/賴永祥攝。
搶翻天的店面市場,更衍生出西門特殊的「租屋文化」。
曾在師大、士林、天母及西門擺過攤,現在轉作仲介的永慶房屋捷運西門店業務副理馮長昊,剖析西門的特殊生態,他指出「一般商圈頂多有二房東就了不起,而西門店家,為負擔店租,三房、四房都不足為奇!」
「正因為如此,在西門,什麼都能租,什麼都不奇怪」馮長昊表示,由於店實在太難找,就連騎樓下的柱子都有人租,這使西門町幾乎「柱無虛席」。
早在2016年,西門町每根柱子已經以面來計,一面可租到1.5萬到2萬元,一柱三面(臨路不能擺),價值高達3到6萬元,一度還有「黃金柱」喊到月租20萬。
更特別的是,西門還有所謂的「寄貨屋」。
馮長昊表示,由於西門擺攤店家多,許多腦筋動得快的投資客,就專租店面樓上的房間,分割出一塊塊2到3坪的小單位,再當二房東,出租給攤商堆放貨品。據說,投資報酬率高達一倍。
另外,由於西門町的店租昂貴,剛進軍的新店家只能與時間賽跑,一切都得「快」!
在西門做過裝潢的工班都知道,西門店家裝潢不怕貴,只怕慢,因此當地不少店利用半夜趕工。
最經典的是,2015年改裝的老店鴨肉扁,據說就花了700萬元,要求工班一週內完工。
在西門要搶的不只是租店,買店也得煞費苦心!
西門徒步區發展促進會現任理事長劉家鑫,是生活在西門50、60年的在地人,對於各方人馬來西門獵店的狀況,他瞭若指掌。
劉家鑫私下透露,西門町曾有位林姓投資客,趁1980年代末期最沒落的時代,開始買店,後來隨著店租愈漲愈貴,讓這位林先生暴富,從此,就如玩大富翁似地,逢店就獵,據說手上曾一次擁有11家。
有次林先生,看中老天祿隔壁,2016年經營夾娃娃機的店面,屋主開價6億。
第一時間,他覺得太貴,殺至5億,孰料過不久,林先生反悔,回頭用6億買,想不到屋主反而惜售,讓他懊惱至今。
無獨有偶,2016年3月,位於漢中街和峨眉街口的一間三角窗透天店面,以總價3億元賣出。
由於該店面土地才11.5坪、建坪41.33坪,等於一坪賣2608萬元,手筆之大,令人嘖嘖稱奇,更寫下全台新紀錄。
但最讓人瞠目的是,買家還因為怕被捷足先登,這筆交易從議價到交易僅花了一個月,就下好離手。
圖/取自臉書「萬年商業大樓」。
擋都擋不住的錢潮,造就一個個身價斐然的西門人。
當《遠見》一問起,西門有哪些身價逾億的神秘富豪時,劉家鑫竟詫異地說「身價逾億?在西門應該只能算小康吧,畢竟這隨隨便便一個店面就是億元起跳。」
根據推估,2016年時,若含生意人和地主在內,身價超過10億的,可能有數10位,至於億萬富翁,則要以數百名計算。
因此《遠見》展開明查暗訪,發現西門町確實臥虎藏龍,無數淘金客在此發達致富的傳奇,如淘淘江水。
早在先前,ZARA欲用1.2億元年租金,租下峨眉街37、39、41、43和45號連5棟店面的消息,就意外讓西門大富豪吳振隆曝光,因為其中37到43號這4棟,地主皆是他。
據了解,1954年次的吳振隆,36年前靠接手西門町的JUN服飾發跡,也當過新永安有線電視董事長及HBO頻道代理商。
另外,當時走在西門町,人手一袋,寫著「台灣小吃」黃色袋子的幕後老闆李錦昌,亦是西門A咖級人物,其店面開幕不過1、2年,就紅遍國外背包客,成為日、韓、港、澳及東南亞部落客,最推薦的必買伴手禮。
新一代的西門商家只知道,李錦昌是靠賣衣服致富的老前輩,可鮮少人得知,極盛時期,他一人同時擁有14家服飾店,曾創下一個月淨賺600多萬的紀錄,等於光賣衣服,就年收5000萬元。
圖/取自《遠見雜誌》資料庫。
1965年出生台南後壁,渾身散發濃濃草地味的李錦昌,家無恆產,從小又不愛唸書,1989年間,雙手空空來到台北學賣衣服。
1995年初,李錦昌進了一批港貨,在萬國戲院旁小巷子內,租了一處違章建築,與太太小鳳與小姨子阿月,自立門戶,開啟人生第一家店。
由於李錦昌總能精準拿捏流行趨勢,在當時進了許多「著組」的日、韓服飾,生意一飛衝天,在西門最低迷的1990年代,他一一接下其他急於讓出店面的店家,短短1、2年,就展店達8家。
值得一提的是,1996年,李錦昌再創同業之先,飛到韓國批貨,成為西門町韓服的始祖。
由於韓貨設計新穎,加上當時正逢亞洲金融風暴,韓圜兌台幣,從28:1貶為61:1「當年,光是匯差,就賺死了」從此奠定李錦昌在西門町服飾界的天王地位。
不過後來,隨著UNIQLO等大型平價服飾店搶進西門,李錦昌深知像他這樣的個體戶,難擋大集團夾殺,於是急流湧退,看好西門國外背包客變多,轉作伴手禮店「台灣小吃」。
有別於一般經營團客的名產店,為了給旅行社回扣,定價很高。
李錦昌一開始就打定做散客生意,少了回扣,價格便少一半,採窗明几淨、標準清楚的開架式販賣模式,很合背包客的胃,進而成為各國部落客力推的商店,迅速爆紅。
全球疫情前,商機、奇蹟、富貴、競爭,勾勒出台北整個西門町的樣貌,儘管景氣兵敗如山倒,卻從不停歇地寫出一樁樁傳奇,對你我來說,西門町不只是西門町,它是台灣的經濟奇蹟、文化的熔爐、生活的縮影,更是你我的異想世界。
本文節錄自《遠見雜誌》文章內容,原文《傳奇的西門町,憑什麼能紅120年?》連結請見:https://www.gvm.com.tw/article/22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