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書摘《普通人的海外求職指南:不必留學,也能讓國際工作主動找上你》謝宗廷用LIST原則發展國外職涯

不必出國留學當海歸菁英!留台青年沒富爸爸,4招任選國外工作

不必出國留學當海歸菁英!留台青年沒富爸爸,4招任選國外工作 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Bambi Corro。(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作者:書中城市
日期:2022-05-04

編按:沒富爸爸、不想被考試綁架、正在職場載浮載沉的你,難道不配擁有出國工作的機會?既不是「海歸派」,也非超級菁英,台灣土生土長的矽谷工程師謝宗廷,生科系畢業退伍後,歷經求職失利、創業失敗等窘境,也曾這樣質疑過自己。還好最終他愈挫愈勇,轉職寫程式後順利取得海外工作,並將個人國外求職經驗彙整成「LIST原則」,撰寫《普通人的海外求職指南》一書,幫助準備留學、出國工作的學生和職場新鮮人,或沒有留學或國外成長背景,但想開展海外職涯的上班族,一個用對方法被世界看見的機會。

你不需要很厲害才開始,你需要開始才能很厲害

第一次出國旅行的時候人總是會特別緊張:錢帶得夠不夠、行程應該怎麼安排、要準備什麼文件過海關、衣服是否足夠、保暖,這些都能成為旅途中的困擾。

有經驗的旅人,通常有自己的旅行清單,記錄好這次出門要帶的東西、準備的文件、行程等。

事實上,出國工作也是一樣。一份好的出國工作檢核表,能幫助你在出國工作前準備好,不必到了夢想國度,才開始擔心準備得不足,或在當地承受「買貴」「語言不通」等困境。

延伸閱讀

融入美國職場英文好還不夠?亞洲人「不懂吹噓」比語言更吃虧!

LIST原則4大步驟的英文縮寫

1. Localize(融入當地):讓自己像個當地人。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2. Internationalize(跨出國界):讓自己被世界看見。

3. Strengthen(強化專業):建立國際通用的專業能力。

4. Test(不斷測試):用免費的人力市場指標來檢驗自己。

這4個步驟,並不是一條線性的過程,而是如附圖的循環,它們將不斷在你每個國際職涯的選擇點出現。

如同精實創業的本質,最重要的是,怎麼加速這循環的速度,讓你用最小成本,找到自己這個獨特產品的PMF,並在你的職涯中持續實踐,愈變愈強!

讓我們先簡略解釋每一個步驟的要點,掌握架構,接下來的章節中,會更深入探討每一個步驟的細節。

矽谷工程師謝宗廷分享自己海外求職的LIST原則。圓神出版提供。圖/矽谷工程師謝宗廷分享自己海外求職的LIST原則。圓神出版提供。

Localize 融入當地|讓自己像個當地人

第一步,必須先讓自己看起來像個當地人。

不是外型或口音要像個當地人,而是讓雇主相信,你是屬於當地人力市場的人。

如同前一節提到,雇主也怕用錯人,所以大部分公司都傾向在當地找人,至少在最低程度上,能確保你有合法工作權,不會有語言障礙或文化適應的問題。

至於能力相關的問題,可在面試的流程中進行篩選。

反過來說,如果能讓雇主知道,你不會有簽證方面的問題,同時也能直接使用當地可接受的語言進行溝通,就能和當地求職者站在同一條起跑線。

一般最常見的方式,是透過留學,取得畢業後延簽的機會,來解決簽證問題。

如美國OPT和英國PSW,不過其實也有運用打工度假簽證(英國、澳洲)或特殊求職簽證(德國、荷蘭)來解決的辦法,甚至有的國家會請雇主直接發工作簽證,這也相對容易(瑞典、日本、新加坡)。

至於語言要到什麼程度才能「像個當地人」?

關鍵其實是在「當地可接受」這件事。有的地區,即使官方語言不是英文,你也能只靠英文在當地工作,也有的地區,其實口音非常多元,以台灣人普遍的英文程度,是足以起步工作的,這些詳情都會在《普通人的海外求職指南》的第三章中細談。

取自Unsplash。攝影者Anete Lūsiņa。(示意圖,非內容畫面)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Anete Lūsiņa。(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Internationalize 跨出國界|讓自己被世界看見

第二步,則是讓自己能被世界看見。

當然,你直接堵在理想公司的門口也能被看見,但更有可能先被警衛看見,然後拒你於門外,而不是用人的主管看見你。

更糟的是:只會有一家公司看見你。這隱含的意思是,即使你飛到當地,也不見得有用,因為本質上,你是個來該國家遊歷的觀光客,不是當地人力市場的人。

要進到當地人力市場,就得讓負責招募的人搜尋得到,所以讓自己存在於對方會去搜尋的地方,是必須的。

你存在的證明,就是履歷,而對方會搜尋的管道,除求職網站外,就是公司自己的人力資料庫和LinkedIn了。

招募人搜尋人才的方式,其實和我們使用Google進行搜尋,是類似的,皆使用關鍵字來找目標,最常使用的關鍵字即職稱、職務所需技能。

換句話說,你要確保自己履歷列出的內容,包含招募人會使用的關鍵字。

延伸閱讀

曼哈頓夜景有多昂貴?台人月薪連紐約油煙「客廳房」都租不起!

這邊又以職稱特別關鍵,你可以問問自己:你知道所有自己想找的英文工作職稱嗎?

舉個例子,想找PM的工作,你知道自己比較想要的是Project Manager、Product Manager,還是Program Manager嗎?

你想要找客戶服務相關的工作,你覺得Customer Support和Customer Success,哪一個機會比較多呢?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你必須實際去蒐集目標公司的職稱和職務內容,才能確定。

重點在於:必須在對的平台,把對的關鍵字放在自己履歷上,這樣才會實際出現在當地的人力市場上。

取自Unsplash。攝影者Andrik Langfield。(示意圖,非內容畫面)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Andrik Langfield。(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Strengthen 強化專業|建立國際通用的專業能力

第三步,則是培養自己的實力,而且是跨國認可的專業能力。

對方找到你後,還得讓對方相信,你是值得被找來面試的,而在履歷上,唯一能看到的,就是你過去的實績和技能樹。

之前曾提到,國際職涯不是一條直線,當你蒐集大量職務說明後,應該也能歸納出,自己和目標職缺的能力落差,要填補這落差,就只能靠工作的積累和下班後的努力,這些都需要時間,那也正是,你必須優先從職缺出發,再回頭思考要培養哪些能力的原因。

不同工作的專業技能,都能透過這方法來加強,而團隊協作、溝通領導等軟實力,大抵而言是全球適用的。

不過,除工作上實際會用到的「職場力」外,面試能力或小時候老師常說的「考試技巧」,也是想順利通過面試不可忽略的一環。

勇闖國際職場,代表你要和全世界的人競爭,你終究必須靠硬底子的實力來證明自己。

要怎麼辨別自己的專業,是不是可跨國適用的專業,如何選擇性地加強哪些技能?這些我們會在《普通人的海外求職指南》第五章提到。

延伸閱讀

畢業生第一份工作1年11個月就想躺平?職場菜鳥快閃曝主管問題

Test 不斷測試|用免費的人力市場指標來檢驗自己

第四步是去測試自己。

不像找國內工作,你可以以很低成本的方式進行面談,在決定辭職挑戰海外前,你可先進行簡單的市場測試,看自己是否已經成功出現在國際人力市場上了,具體的檢核點,就是看自己有沒有辦法,人在台灣就獲得面試邀約。

這邊的檢核重點,不是能否能通過面試,而是能否能獲得面試機會。

如果你能常態性地的得到面試機會,就代表你順利進入目標地區的人力市場了。

這時候,你可以開始建立自己的夢幻職缺清單,主動投遞履歷到理想公司。

取自Unsplash。攝影者Marco López。(示意圖,非內容畫面)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Marco López。(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業務工作有一個概念叫銷售漏斗,每個業務人員都必須從發掘商機開始、篩選潛在客戶、建立潛在客戶清單、進行業務拜訪和提案,最後完成簽約,這裡的每一個步驟都需要押時間,以確保工作品質。

找工作也是一樣,在實際開始面試前,你可以先整理出「夢幻職缺」和「備選職缺」,然後想辦法進入面試關。

有的公司面試流程比較長,有的比較短,用一張表格將其完整記錄下來,能有效幫助你調整步伐、進行面試,甚至透過追蹤成功進到面試環節的職缺,進一步篩選出,比較適合你的求職管道。

實際面試的過程中,你也會不斷蒐集到,當地同類型工作的面試熱門考題,關鍵是盡可能從前一步的實驗中,取得大量面試機會,以戰養戰,慢慢優化自己面試能力,以及需要加強的核心技能。

大量的面試機會,也能累積你的自信,不至於因為一次的失敗就裹足不前,進一步讓整個面試過程,變成一種「主動篩選自己有興趣的工作」過程,而不再只是「被動等待被施捨一個機會」的煎熬,最重要的是,那會成為你最終談薪的籌碼。

把這4個步驟連起來,就是LIST原則,把每章開頭的TO DO待辦事項集合起來,也就成為你出國工作的第一份檢核表,完整版的檢核表,請直接參考本書的附件。

關鍵是學習指標,不是成功數量

這裡要記住的是,這是一個測試過程,不用太在意一次的成或敗,每一次測試,都是為了認知自己的不足,關鍵是學習指標,而不是成功數量。

我的多益成績相當普通,沒有優秀的外語能力,還可以出國工作嗎?

國外雇主怎麼可能選擇我,而不是其他本地人?

能出國工作的都是菁英,我只有本土學經歷根本不可能吧?

我沒辦法留學進修,是不是這輩子就註定得在台灣工作?

上述這些自我懷疑,你都不必追求完美,你唯一要明白的是,愈快優化自己的履歷和LinkedIn,便能愈快抓到市場需要的訊號,找對方向強化自己的專業。

如果經過多次測試,還是不順利,也許就是需要軸轉的時刻了。

你可以試著調整自己的目標地區,先以第3地為跳板,著陸後再思考下一次跨國的機會,甚至開始思考轉職的可能性。

這些時間點,不妨試著以3到6個月為一個循環,持續精進。

掌握大方向後,讓我們拿著這份地圖,一一清點每個待辦事項,勇敢啟程吧!

書籍《普通人的海外求職指南:不必留學,也能讓國際工作主動找上你》圓神出版提供。圖/書籍《普通人的海外求職指南:不必留學,也能讓國際工作主動找上你》圓神出版提供。

本觀點文部分擷取自《普通人的海外求職指南:不必留學,也能讓國際工作主動找上你》書摘資料,圓神出版。

作者簡介|謝宗廷 Aaron Hsieh

台灣未來協會(NEX Foundation, TW)前理事長、台灣工程師在英國(TEiUK)社群共同創辦人。

前倫敦未來五十(Tech Nation Future 50)人資科技新創主管,現於矽谷科技公司擔任資深工程師。

生科系畢業並退伍後,歷經求職失利、創業失敗的窘境,愈挫愈勇轉職寫程式,並隻身前往倫敦,搭上種子輪的新創火箭,協助在地團隊在3年內從8人成長到80人的跨國企業,並多次異地取得英國、德國、日本、新加坡、澳洲等跨越地理區的錄取通知。

工作之餘,也定期進行社群分享和顧問輔導,文章散見於《到世界的職線距離》專欄。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觀點人物就業人才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下班後不回訊息沒競爭力?兩岸職場落差大台灣人回鄉超難適應!
曾在英國封城半年!留學生提醒在家三心法:對超商員工好一點
文科畢業生工作薪水一定差?文組大神「入這行」當菜鳥月領200K
書中城市

書中城市

城市中的迷途小編,介紹各種和城市主題有關的實用書訊。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