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5月,勞動部發函給人力銀行業者,要求不得刊登企業招募人員赴中國大陸就業的職缺資訊,若有獵頭公司或人力銀行協助招募媒合的行為,最高將重罰新台幣50萬元,加上疫情影響,不少國人這兩年從中國返台。
心理師盧美妏提到深刻的感受,就是上海跟台北的職場文化真的落差很大。尤其剛回台灣時,真的不懂為什麼晚上11點就沒有人回工作訊息了?在上海晚上11點是一定有人會回訊息的時間啊!
對比台北跟上海,並沒有絕對的好或差,但如果從產能、工時或是收入來說,上海一定是產能強、工時長、收入高。不可諱言中國的市場在亞洲是很難忽視的存在,所以它們在職場的節奏性、專案的刺激性和世界潮流的接受度上,也都逐漸從follower走向leader的位置。
因此上海剛出社會的年輕人,或許起薪沒有台北高,但只要是被認可的人才,調薪幅度及福利待遇也沒有上限。所以在中國的工時就是這麼長,而且好像理所當然就是要這麼長,上海青年會用每一分鐘去換取更高的職位。
圖/ManpowerGroup Taiwan 萬寶華台灣提供。
然而大腦要具備創造力、記憶跟學習是需要放空的時間,工時長其實就是在扼殺創造力。
根據研究顯示,設計業及藝術行業最有靈感的時刻就是「洗澡」。因為洗澡不能用手機、不會有外務,是一個完全閒暇的狀態。台北的年輕人在沒有那麼高的工時,以及強迫自己不能休息的狀態之下,創造力及彈性遠高於對岸青年。加上台北是一個安全感充足的社會環境,年輕人比較勇敢去做新的嘗試,這當然是我們比較強的地方。
盧美妏認為,並不是支持一定要像對岸青年一樣不睡覺、去搏鬥、去競爭,永遠覺得自己不夠好的論點。但是以資方的角度,若今天有任務要交付給助理,自己一定會交給上海助理。因為她知道,自己半夜傳訊息時會得到回覆。即使再怎麼叫他們不用加班,他們就是會這麼積極,因為他們相信積極會爭取到更多機會。
看到這裡不少人想必會覺得:「這根本是慣老闆,就是要半夜叫員工做事情!」其實企業需要的不是半夜11、12點還要繼續工作,而是需要一個能夠「即時回應需求的人」。當有狀況需要臨時交辦,通訊軟體會有人回應「收到!明天處理」這都能夠帶給企業主管安全感。
圖/ManpowerGroup Taiwan 萬寶華台灣提供。
但是台灣的職場文化別說是非上班時間,即便是上班時間,也有非常多員工對主管的訊息已讀不回。換位思考,如果你是負責公司營運的高層,有人願意付出更多,你是不是會更願意給他機會?
普遍社會認為企業的需求就是無時無刻996,但比起肉體在辦公室卻沒有靈魂,企業更期待的是「找的到人並且有所回應」。
世界變化太大,跨國企業幾乎無時無刻都在溝通以因應所有變動,在這種綿密的地球村網絡之下,即時回應需求、隨時應對變通的能力已然是人才必須具備的特質之一。
不只是兩岸三地,甚至在美國的企業只要錄取華人員工,都可以發現大陸的員工升遷狀況比台灣好,尤其在矽谷這樣高工時高強度的公司。畢竟企業要如何拒絕那些燃燒熱情、展現積極並隨時回應需求的員工呢?
圖/取自Pexels,攝影:Andrea Piacquadio。
兩岸職場環境的不同,是從社會環境與教育制度所培養出來的青年性格,造就了不同的職場文化。台北乃至於台灣的青年擁有創造力與更多彈性,但是對於在職場上積極表現、爭取目光的能力總是稍嫌疲弱。
台灣青年不需要像上海青年一樣過度的競爭,以致自己產生焦慮或迷茫,但若想成為在職場上能夠有話語權的人,可以學習隨時回應需求、爭取主管目光及向上管理的技能,這將都有助於自己在職涯上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