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書摘《正好住基隆:我住在基隆要塞司令官邸的日子,還有心愛的城市散步時光》日式老屋山海景自成一格

雨都鬼屋一堆只是台北海邊?她搬離基隆要塞司令官邸點出不尋常

雨都鬼屋一堆只是台北海邊?她搬離基隆要塞司令官邸點出不尋常 圖/基隆要塞司令官邸的前院。資料來源作家小歐。木馬文化提供。
作者:書中城市
日期:2022-04-12

編按:位於台灣頭的基隆,有山的守護、海的滋養,也有多元歷史留下的獨特文化,地處邊緣卻自成一格。基隆人小歐,自幼生長於面海的一棟日式老建築中,一切只覺理所當然,不以為意;長大搬離後,才益發意識到這棟「基隆要塞司令官邸」的非比尋常。原本她和不少基隆人一樣,有著「很會去台北」的「邊緣症候群」;直到經歷開啟她人生新章的「四國遍路」後,小歐才踏出與故鄉重新連結的第一步,完成《正好住基隆:我住在基隆要塞司令官邸的日子,還有心愛的城市散步時光》一書。

透過走路,小歐和基隆共享時間,一步步內化這塊生活版圖的風土,也因此發現:基隆原本就很適合散步。山海之間,有許多約5公里、90分鐘內可走訪的美好風景組合與變化!

當小歐和故鄉的關係逐漸從疏離走向親密,奇幻的事同時發生了:已經老壞的舊家「基隆要塞司令官邸」,居然得以重生,再現基隆!她因此深感這塊土地上人與物的無限可能。

如今,小歐非常享受基隆源源不絕的「好玩」,並寫成本書,與你分享她的舊家記憶與漫步路線,以及在地生活「剛剛好」的幸福。

延伸閱讀

日式老宅「床之間」看出主人品味!台灣文學基地重生連結人與人

基隆人小歐,自幼生長於面海的一棟日式老建築裡。基隆市文化局提供。圖/基隆人小歐,自幼生長於面海的一棟日式老建築裡。基隆市文化局提供。

基隆古蹟建物的親密追憶

「不只是剛好住在這裡而已,還要好好地享受在這裡生活。現在的我是這樣想的」─基隆要塞司令官邸前住民對基隆的告白。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自我有印象以來,就住在基隆、住在那棟房子裡。

從家人那裡聽說了很多我出生時的故事,比如說,媽媽在聖母醫院腹痛已久,遲遲生不出來,等外公打完牌一到醫院,我就出生了。

還有就是出生沒多久,一次喝奶噎到,臉都發青,爸爸抱著我飛奔到安瀾橋的江東診所,在陶醫師的急救下解除危機,此後陶醫師成為我們的家庭醫師,每次見面,他都要提醒我,他可是我的救命恩人。

住在基隆和那棟房子對我來說理所當然,雖然小時候隱約知道房子是和司令官頂來的,但僅此而已,對於房子的歷史、建築特色,完全不以為意,只覺得它就是這樣,抱怨它太大、有許多不方便,家人還得想辦法把這些不便變成方便生活的樣子。

延伸閱讀

新竹《茶金》故事還沒完!茶虎姜阿新後代憶洋樓查封日場面悲壯

誠品書店基隆期間限定店規劃的閱讀區,民眾能席地而坐、倚窗閱讀,享受陽光灑落的靜謐午後。誠品書店提供。圖/誠品書店基隆期間限定店規劃的閱讀區,民眾能席地而坐、倚窗閱讀,享受陽光灑落的靜謐午後。誠品書店提供。

我家的位置剛好在2個小學學區中間,到2所學校的距離差不多遠,公車都要搭好幾站,我們選了離家近一點的那一所學校。

以小學生的腳程,班上同學們家都住在走路10分鐘內會到的地方,我家到學校要走20分鐘,那時候很羨慕家住在學校旁邊的同學。

小時候,基隆很多老房子都被傳說是鬼屋。國中時就讀基隆有名的私校,同學來自基隆各地,當同學們知道我家在哪兒時,許多人驚訝地說,那兒不是鬼屋嗎?不是,那是我家。

從轉盤電話到無線電話,從打字機、二八六電腦到撥接,搬離那棟房子剛好是我大學畢業那一年,20世紀的尾巴。

那時資料取得還是類比式、實體的,我們並沒有去了解這棟房子的過往歷史,也沒有為它留下太多紀錄,我們還沒有那個意識及需求。

延伸閱讀

金門人家有棺材才孝順?戰後民宿「鳳毛麟趾」客連住7次狂挖寶

對我來說,這房子夏天沒冷氣太熱,動物和昆蟲太多,大掃除要花好多時間,有時還會有奇怪的聲音,但那是我家,我在那裡很自在。

直到離開那裡後,我讀了比較多的書、認識了更多人、去過更多地方,比如說京都,我在那個城市覺得親切,有許多房子和我家很像。

後來在一些資料中知道那棟房子還有別的名字:「流水住宅」「要塞司令官邸」,才漸漸意識到我曾住在一棟厲害的房子裡!

誠品書店進駐基隆「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開展期間限定店時,透過主題選書、系列活動規劃,讓文化走入生活日常。誠品書店提供。圖/誠品書店進駐基隆「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開展期間限定店時,透過主題選書、系列活動規劃,讓文化走入生活日常。誠品書店提供。

行走生活、扎根鄉土的感悟

基隆對我來說也是這樣:存在著各種理所當然。

經常下雨,街道窄窄的,山坡和階梯很多,觀光區都很陰森;國中時學校規定每天檢查學生有沒有帶雨傘,同學們都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事。

高中在台北讀書時,感覺基隆好像只是台北的海邊,我也只是個來自邊緣地帶的人,所以努力讓自己更台北一點。

反而是大學以後,有來自台灣各地的同學,基隆只是其中之一,高中時的那種邊緣人氛圍有釋懷些。

不過,那段求學時間的生活中心都在台北,對基隆最熟悉的地方,就只有我曾經的通學路,和從家裡去火車站的路,其他的地方都不太熟,也沒有想過要好好認識。

讀研究所及剛成為社會人時,對基隆更為冷漠,把它當旅館,在家吃飯、睡覺,然後去台北工作和玩樂。

那時若問自己對基隆有沒有故鄉的愛?想要有,但說不太出來,只是剛好住在這裡而已。

直到2009年,一次日本四國徒步遍路旅行,讓我重新思考什麼是生活?什麼是好玩?我們可以如何與生活的土地相處?我開始用走路認識基隆,在基隆各地散步,在基隆享受時間。

基隆要塞司令官邸空拍照。基隆市文化局提供。圖/基隆要塞司令官邸空拍照。基隆市文化局提供。

用走路認識一個地方,走過的路就成為自己的

「只是剛好住在這裡,正因為這樣,若能好好在這裡享受自己的時間,不是很棒嗎?」─基隆要塞司令官邸前住民對基隆的告白。

那棟房子在我們搬走之後,漸漸地老了,曾短暫借給基隆的文史組織,但文史組織搬出後,房子漸漸崩塌,我有空時會去看看那棟房子,坐在一旁坡道的樓梯邊陪它一會兒。

以為許多事回不去了,我早就做好心理準備:房子有一天會全倒,那塊地會被剷平,蓋上新大樓,有新的住民居住。

舊家崩倒照。資料來源作家小歐。木馬文化提供。圖/舊家崩倒照。資料來源作家小歐。木馬文化提供。

誰曉得呢,幾年後,房子又活回來了!甚至一度成為誠品書店的快閃店。相信這是靠許多人的努力才達到的成果。

對我來說,這過程很奇幻,改寫了我對世事變化想像的動線,不論是人,還是土地,都有無限可能。

比起台灣許多地方,基隆是一座面積狹小的城市,但它有山的守護、海的滋養,地處邊緣卻自成一格,有西班牙、荷蘭、中國明清、日本留下的歷史文化,也有當今在地住民共同經營出的城市氛圍。

在基隆走路,很容易感受到這些地貌風景、人文風情帶來的樂趣。

現在我可以比較充實且大聲地說出對基隆的喜愛,並樂於多多和它相處,想要了解它更多。與生活的城市維持著這樣的關係,是幸福吧。

作為一個基隆著名房子的前住民,及喜歡在基隆到處散步的人來說,我經常被問到在那棟房子裡生活的往事,還有基隆哪裡好玩、有沒有推薦去哪裡走走,我想不如就寫一本書,一起來談談我所知道的。

沒有太多歷史考究和學問,只是我從小到大在基隆這座城市裡直觀的生活感受。一是可以當作城市生活史的一筆紀錄,再來或許能作為享受這個城市的參考,望能為讀者諸君的生活帶來一絲樂趣。

書籍《正好住基隆:我住在基隆要塞司令官邸的日子,還有心愛的城市散步時光》木馬文化出版。圖/書籍《正好住基隆:我住在基隆要塞司令官邸的日子,還有心愛的城市散步時光》木馬文化出版。

本觀點文部分擷取自《正好住基隆:我住在基隆要塞司令官邸的日子,還有心愛的城市散步時光》書摘資料,木馬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小歐

6年級生,水瓶座,歷史系碩士,基隆要塞司令官邸前住民。平日靠當上班族、讀書、看日劇來靠近世界,偶爾旅行。
資深「四國病」患者,徒步四國遍路兩圈多,經營臉書粉專「四國遍路同好會」。著有《9個故事》《小跳舞人》《遍路:1200公里四國徒步記》《時間的河》《海角筆記本》。

封面畫作|王傑

七堵人。巴塞隆納大學美術博士,現為專業畫家,並從事繪畫教學工作。曾為《山居歲月》《再見,山居歲月》《查令十字路84號》等書繪製封面,同時也是《畫家帶路基隆小旅行》的圖文作者。

內文插畫|李靚彤

一心嚮往自由的浪漫女子,開心時畫畫,用繪圖本進入另一個時空。會為了畫出想見的風景,拿出勇氣去到原本不敢去的地方。期望創作的作品,能靜靜地成為讀者生活的一部分。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人物投書基隆市觀光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雲林茶金」洋樓變西螺老街文化館!老豪宅總統房吸蔡英文入住
誠品書店駐基隆百年古蹟!「文青防空洞」旅讀要塞司令日式老宅
總統府蓋得其實「超禮貌」台北永續綠建築環保設計軟彩蛋大盤點
書中城市

書中城市

城市中的迷途小編,介紹各種和城市主題有關的實用書訊。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