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書摘《百年街屋:最興盛時代的燦爛動人建築,從迪化街看台灣發展縮影》一磚一瓦歷史現文化資產新思維

迪化街「保存古蹟」反傷害大稻埕?政府看百年街屋建築最大盲點

迪化街「保存古蹟」反傷害大稻埕?政府看百年街屋建築最大盲點 圖/取自台北市政府官網。
作者:書中城市
日期:2022-02-21

編按:迪化街位在台北中心地帶,自清代開港以來,歷經日治時期、國民政府播遷來台,都是台北、台灣的經濟重心區域,蘊藏台灣建築史完整縮影。現在就隨作者李東明《百年街屋:最興盛時代的燦爛動人建築,從迪化街看台灣發展縮影》一書,走訪這條你我熟悉又陌生的街道,看見迪化街一磚一瓦的歷史故事,對文化資產的保存再生另一種思維。

昔日風華大稻埕

台灣現存的傳統聚落前身,大多為開拓初期的城鎮,不少擁有風光的商業活動歷史,由當年仰賴水運的過程來看,也可以說,大多數的歷史聚落都是港口城鎮。

根據其功能性及普及性而言,在城鎮聚落中的台灣傳統建築,多為街屋建築。

從實際案例來看,開拓初期南部地區的聚落,如府城台南、鹿港等地,北部地區的聚落,如淡水、迪化街、萬華、三峽、大溪以及湖口等地,到處可見街屋建築的存在。

延伸閱讀

大稻埕「同安樂」復刻200年迪化街家族功夫菜!旗袍網美搶打卡

過去,迪化街及其周邊地區被稱為「大稻埕」,為台灣商業中心。

現在的迪化街一帶,各類型街屋建築群聚一堂,就像是街屋建築樣式的展示場。使用石材所裝飾的巴洛克風味之洋館,在屋頂的兩側高高的突起山形的牆壁,在和緩的天際線中,這些山牆也深深吸引許多目光。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利用簡單的幾何學圖案所描繪出之牆壁、柱樑及欄杆,處處展露20世紀歐洲之近代理性精神。

隨處所見的閩南風味的小房屋,紅瓦的屋頂、突出步道的屋簷、紅磚和土壁,更是引人注目。

彷彿為了過去繁榮一時的商業活動,整條街道上到處都陳列著,擁有美麗立面的建築物。

迪化街街屋建築琳瑯滿目的建築樣式,來自大航海時代興起的歐洲海權國家西班牙、荷蘭等,以及日本、中國的樣式,並受到該時代商業活動影響的投影。

台灣的經濟在1970年代開始急劇發展,各地歷史聚落的風貌也有相當大的改變。存在於台灣各地的街屋建築,除了迪化街等著名傳統聚落外,也逐漸消失了。

老街屋保存=台灣歷史集體記憶?

古蹟或歷史建築與歷史街區保存,因整體保存的抬頭必須改變觀念,由靜態而動態,將過去歷史演化為動態的展示,以呈現歷史文化的風貌,讓「歷史的重現」作為首要之急。

其次,則是結合歷史記憶為現代社區的共同情感,並重新發展,將「再造歷史現場」作為發展的重點。

先就「歷史的重現」觀之,每個古蹟或是歷史建築與歷史街區都有其特殊的歷史源流、文化特性。

古蹟本身即充分展現出台灣早期移民歷史、社會階級構成、傳統中國的血緣結構、農村生產模式與生活面貌等。

這些生產與生活早為現代工業化所湮滅,卻是台灣歷史的集體記憶,也是回顧台灣史必然的鄉愁。

而且更重要的是,每一個古蹟不僅是一部家族史,更是地方發展史的寫照。

張智傑攝。圖/張智傑攝。

以蘆洲李宅為例,就包括移民史、蘆洲地方發展史、抗日活動、文化協會、李友邦與台灣義勇隊,以及白色恐怖時期的迫害等。

如果只是保存古蹟的硬體,而不對早年歷史作深入研究,並作為古蹟的現場說明及活動展示,則古蹟終究只是一堆建築而已,歷史還是會湮滅不彰。

以此觀點看,台北市建國啤酒廠中所存在的舊生產機具、廠房建築,乃至生產方式的介紹,就成為未來必須保存的歷史現場,也是「歷史重現」的必要。

台北市建國啤酒廠,不僅代表台灣社會自日據時期以降,菸酒公賣獨占事業的生產模式,更可以視為是一部台灣社會消費生活習性的轉變史。

唯有保存這一部分歷史現場,並結合歷史寫作,呈現台灣社會消費史、酒廠興衰史等,始能成為活的歷史圖像,建國啤酒廠的保存才具備更深刻的意義。

因而歷史重現,必須與研究工作並進,若結合文學的寫作的報導性描述,其現代性意義會更為彰顯。

延伸閱讀

北迪化,南中街雙上榜!全台八大年貨大街網友最推外省菜天堂

在上個世紀保存之初,大家常常提到的「古蹟新風貌」,則是對類似迪化街、大溪老街、三峽老街、萬華剝皮寮等保存案的另一種思考,這幾個老街都有當地住民參與,卻有性質全然不同的問題。

比方說,三峽是典型的私有古蹟,若由政府全部收購,不僅政府財政不堪負荷,恐怕當地居民所形成的歷史文化、生產、生活方式都將為之改觀,則古蹟保存只是保有硬體,對當地文化生態的破壞更為嚴重,未來如何營運都將成問題。

但若要保存,又不能不面對被列入古蹟後,因禁建而使私有古蹟業者遭受經濟損失,解決之道因而是「發展權轉移」辦法,即將既有的建築、土地使用權轉移至其他地方,讓古蹟就得以保存下來,而地主利益又不致於受損,這是兩全其美的辦法。

唯在處理過程中,應多注意其公平性與權利轉移後,對另一個社區整體生活環境影響。

如何保存老街屋?

過去的數十載中,提到歷史,提到古物,我們就會想到故宮博物院;提到古蹟,就會想到萬里長城、北京故宮、大雁塔等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文化瑰寶。

而我們身處的島嶼台灣,僅擁有400餘年的拓荒歷史,這區區數百年的歷史,在傳承數千年浩瀚的中原文化中,有如滄海一粟,令人無法感受到台灣文化的存在感。

生活在台灣的這一群人,有如失根的蘭花,找不到屬於自己的一段歷史,也遍尋不著所謂的歸屬感。

1990年代以來,隨著本土化勢力逐漸的抬頭,同時,也讓我們有再度檢視我們身邊歷史的一個機會。

沈瑜攝。圖/沈瑜攝。

在我們日常生活的角落裡,其實存在許多文化瑰寶。

如果從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為出發點來檢討,這些文化遺產並非那麼顯眼,但是,不同於擁有數千年的中原文化,在我們身邊的這些文化遺產,是由我們自己的先人們胼手胝足地,一步步創造出來的。

雖然沒有中原文化的華麗盛大,但是卻處處地顯現出先人的智慧,也同時展現拓荒社會的辛酸與無奈。

歷史建築與歷史街區保存的相關課題千頭萬緒,從建築物的保存、使用到街區環境的保全,以及街區的發展,都存在著許多不同性質的問題。

最重要的,是在於如何保持歷史建築與歷史街區,在現代化社會中的生命力,而不是使其成為一個沒有生命力的展示館,這是所有古蹟保存者共同的期望。

延伸閱讀

從《華燈初上》看1988年條通文化!為何日式酒店全開在中山區?

事實上,在迪化街保存之初,最令人感到嘆息的,正是將古蹟或歷史建築與歷史街區保存作靜態的保存。

尤其在政府無法撥款維修,所有人或管理人又無能力自行維修或更動建築物時,更易使古蹟或是歷史建築與歷史街區陷入風吹雨打、無人問津的慘狀,最後的結果便是任其傾倒。

這也是為什麼,被指定為古蹟的私有業者,群起要求政府解除古蹟限制,而民宅中有可能被劃定為古蹟者群起抗爭的原因。

換而言之,沒有發展性的保存,反而是對古蹟的傷害。

老街屋保存如何開始?目前對於文化資產的研究計畫,除了應著力於保護方法與修復技術外,關於文化資產保存的管理機制,以及街區保存制度的研究不宜偏廢。

文化資產保存法修訂後,對於文化資產的保護更加多元且細緻。聚落建築群的概念也在法規中明文規定。希望藉由大稻埕街區保存的探討,對我國未來歷史街區的保存與在利用產生啟發與引導的作用。

書籍《百年街屋:最興盛時代的燦爛動人建築,從迪化街看台灣發展縮影》出色文化出版。 圖/書籍《百年街屋:最興盛時代的燦爛動人建築,從迪化街看台灣發展縮影》出色文化出版。

本觀點文部分擷取自《百年街屋:最興盛時代的燦爛動人建築,從迪化街看台灣發展縮影》書摘資料,出色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李東明

1971年生於台北,逢甲大學都市計畫學系畢業。赴日求學後進入日本工業大學建築研究所,專攻建築史、都市史領域。

碩士論文研究街屋建築的亭仔腳,博士論文則專攻街屋建築的空間形式。取得學位返國後,適逢我國文化資產保存法的改訂,進入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先後完成數項有關聚落與街區保存策略與政策之相關研究,也屢獲內政部自行研究優等獎。

後至中國科技大學服務迄今,主要研究領域仍為街區保存、文化景觀及空間再利用。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美學地方台北市產業重生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台北住關渡最理想?揭北投人才知道「鼎泰豐」8大美食征服名廚
股民求發財金錢母必拜!全台最靈20大財神廟科技人隱藏版招財法
書中城市

書中城市

城市中的迷途小編,介紹各種和城市主題有關的實用書訊。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