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餐廳「同安樂」前身為陳悅記茶行,如今就像老闆陳玠甫的「家族博物館」,展現各式國寶與傳統文化。

大稻埕「同安樂」復刻200年迪化街家族功夫菜!旗袍網美搶打卡

大稻埕「同安樂」復刻200年迪化街家族功夫菜!旗袍網美搶打卡 圖/取自臉書「同安樂二店-同安樂選」。
作者:邱于瑄
攝影:蘇義傑
日期:2021-11-08

台北大稻埕餐廳「同安樂」,前身為「陳悅記茶行」,裡頭不僅復刻出200年私房菜,還宛如老闆陳玠甫的「家族博物館」。如此歷經風華的老店,就位在迪化街上,兩排對稱閩南式、仿洋樓式等的古式建築中。座落當地的各式各樣商行,一道又道褪色的商號字樣高掛,看盡了大稻埕過去的繁華。

身上流大家族的血,陳玠甫將文化傳承當畢生使命

242號的老房,前身為「陳悅記茶行」,現已為餐廳「同安樂」。走進店內,耳邊是傳統的絲竹樂曲,牆壁上裝飾的是陳悅記家族清朝時的官服、女子衣裙等服飾,與舊時早已泛黃的剪報。

至於桌上,則擺了一道道老台北菜,如陳家雞捲、雙喜連、珍珠雞等,傳承家族200多年來在台的記憶。不同於其他大稻埕的咖啡廳與文創小舖,同安樂宛如「家族博物館」。

身為大龍峒老師府「陳悅記家族」第9代傳人,46歲老闆陳玠甫隨意看著其中一個擺設,就能娓娓道出家族故事,像是先祖捐出近3000坪土地幫助興建台北孔廟,或清代舉人陳維英興辦書院,作育英才無數等。

也許是身上流著大家族血液,陳玠甫不說拜拜、只說再見;不說禮拜幾、只說星期幾,身上穿著中式上衣,對中華文化情有獨鍾,將文化傳承當成畢生使命。

過去,陳玠甫曾在中國工作10多年,資助近200位貧困兒童學習中華文化,與傳統藝術保護,更投入中國古村改造。

不過陳玠甫發現,許多當地人早已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傳承下來的。陳玠甫說,在西方,通常只有皇族留有族譜、古宅等。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但台灣不同,過去不同家族渡海來台,大多都保有家族記憶,甚至依舊維持著祭祀、節慶等習俗「台灣擁有太豐富的資源,值得被推廣。」

於是2017年,他從中國回到台灣,創立餐廳「同安樂」,以最接地氣的吃為起點,到串聯台灣其他大家族,帶大家認識傳統文化的美好。

看更多 》台北中山北路為何那麼美?赤峰街「散策時光」揭中山區神秘彩蛋

陳玠甫創餐廳「同安樂」,以最接地氣的吃為起點,帶大家認識傳統文化的美好。蘇義傑攝。圖/陳玠甫創餐廳「同安樂」,以最接地氣的吃為起點,帶大家認識傳統文化的美好。蘇義傑攝。

純手工保留風味,融合創新元素

陳悅記家族來自泉州同安,因此餐廳命名為「同安樂」。店內每一道料理都是家族200年來的記憶,隨著時代、環境慢慢變化,至今家族祭祀、家宴上依舊吃得到昔日風味,所以談到復刻老菜,陳玠甫坦言並不難。

桌上一道「雙喜連」,為蛤蜊取出肉,與絞肉、荸薺、蔥花剁成泥,再填回殼中拿去蒸煮,原來是為了過去家族長輩不好吃有嚼勁的蛤肉,想出的貼心設計。

另一道「麥芽蛋」,則是以前爺爺祭祀時,平時不進廚房的父親也會帶陳玠甫一起製作的菜。

他解釋,麥芽其實很養生,但也不好咀嚼,於是透過隔水加熱,將麥芽軟化,再加入等比例的蛋,攪拌40分鐘,讓麥芽於不同溫度下都不會變硬。

「食材並不昂貴,卻都有老祖先的智慧」陳玠甫說。每一道菜都是純手工,費時又耗工,卻能保有最傳統風味。

不過昔日料理走到現代,口味會隨時代改變。他表示,現今有一些創新,是在西方文化上融入台灣元素,但陳玠甫反而希望找回原有的文化根基,向上創新。

像是「糯米粥燉雞」,由米湯下去燉煮雞湯,讓它不會油膩,而顧客可以用麵包塗抹奶油,沾取米湯,呈現鹹甜交錯的新風味。

同安樂的老台菜,都是陳悅記家族傳承200多年的記憶。蘇義傑攝。圖/同安樂的老台菜,都是陳悅記家族傳承200多年的記憶。蘇義傑攝。

集結台灣各大家,構思家族博物館

陳玠甫的目標不只是餐飲,他說「我的夢想是做一個老家族博物館。」

陳玠甫在籌備同安樂餐廳時,找到了家族古物,像是衣物、字畫、藝術品等都保存良好,甚至剪報只有泛黃,沒被蟲蛀。

他將其挑選後展示出來,像是牆上一幅畫作《甘國寶虎》,為清朝名將甘國寶之作品。

而過去的衣物,如清朝家族女子的「馬面裙」,橘色裙布上刺有藍色繡花,技法特別,至今顏色依舊,遠看還有立體之感。

只要客人到店裡參觀,陳玠甫就會向前介紹,平時同安樂也有傳統手工藝課程、文化講座,帶大家認識傳統文化。

同安樂展示眾多古物,清代名將甘國寶之作,《甘國寶虎》也展示在店內。取自臉書「同安樂二店-同安樂選」。圖/同安樂展示眾多古物,清代名將甘國寶之作,《甘國寶虎》也展示在店內。取自臉書「同安樂二店-同安樂選」。

老家族的展館,概念不只局限於陳悅記家族,陳玠甫打開手機通訊群組,裡面集結板橋林家、霧峰林家、蘆洲李家、新竹北浦姜家、大稻埕茶葉之父李春生,以及茶商陳天來後代等台灣大家族的代表。

陳玠甫表示,西方文藝復興中,麥迪奇家族投入大量資源在藝術建設,更資助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大師。

在台灣民間推動文化傳承,靠自己的力量有限,藉由各家族力量一起投入,不僅力量更大,也能展現不同樣貌。

像是台灣每個家族都來自不同地域,也有不同記憶,所以在群組裡,大家互相交流彼此家族仍有的古物、傳統等,更預計未來租一個展館,輪流展出不同家族的前世今生。

台灣擁有多元文化與價值認同,陳玠甫以同安樂為起點,透過身體力行,希望喚醒大家思考「自己來自哪裡?」

陳玠甫回想起在美國留學時,會跟美國朋友一起認識當地文化,看歌劇、喝啤酒等,因此他希望能將自己的文化介紹出去,成為至今一切行動的契機。

同安樂茶館後方,可以看見保存良好的閩南式建築。蘇義傑攝。圖/同安樂茶館後方,可以看見保存良好的閩南式建築。蘇義傑攝。

2020年,同安樂也開設二號店,以茶館方式經營,假日有許多年輕人會來,其中約10組左右的人會穿著旗袍,來回穿梭、拍照。而許多較年長的客人,則吃著老台北菜與茶點,回憶小時候的味道。

陳玠甫坦言,投入文化傳承一路走來確實辛苦,但看見大家的回饋與好奇,讓他十分感動,哪怕只是少數,也是一股支持他持續走下去的力量。

同安樂
創辦人陳玠甫,復刻200年家宴菜,並將家族古物作為擺飾,打造成老家族展館。

老店地址: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242號
二號店址: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121號

《遠見》原文連結:https://www.gvm.com.tw/article/83576

👉 追蹤+按讚城市學FB官方帳號,加入IG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人物旅遊地方文化復興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厚台北街角遇見設計!中山雙連《文學家出沒中》藏詩界天王天后
厚台北街角遇見設計!中正同安《厚片讀詩》夯比記憶吐司(上)
【魚夫專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曾祖父在台灣
邱于瑄

邱于瑄

遠見雜誌記者,主跑文化、教育線。聯絡信箱:yschiu@cwgv.com.tw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