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台北市同安街區,過去其實出版社、藝文機構林立,許多重要的文學性報刊皆發行於此,加上有「紀州庵文學森林」坐鎮,同安街可說台灣文學發展的重要場域。
因此「台北街角遇見設計」創作團隊,特地將書寫地方的文本、招牌的字型故事、經典文學書封,化作一件件街角驚喜作品,除了讓民眾重新看見隱藏街區巷弄的人文底蘊,也盼透過溫暖「文字」帶給大家生活療癒。
延伸看 》厚台北街角遇見設計!中正同安施洛德花園、紀州庵秘開箱(下)
延伸看 》厚台北街角遇見設計!中山雙連《文學家出沒中》藏詩界天王天后
圖/取自臉書「台北市文化局-設計臺北 Design For Taipei」。
在歷史悠久十普寺牆面上,創作3連幅作品《記憶切片》的插畫家凱蘿,這次以「重現舊日風光」為出發點,藉由柔和鮮明的色彩,提取同安街的文藝氛圍。
《記憶切片》這個創作要從左至右看起,第一幅可見新店溪畔遊船、休憩行業風行的熱鬧景色,由於裡頭畫了好幾張躺椅,配上香魚、清酒等文字,因此凱蘿親自介紹時忍不住笑著說「想不到吧!以前人休閒活動這麼Chill(隨心所欲放鬆的生活態度)!」
另圖中斗大的「藍星」2字,指的正是知名的《藍星詩冊》,其中「余光中」堪稱最具代表的詩人。
接著看到第二幅,內容則是前身為日式料亭的紀州庵古蹟,雖然這座3層樓古老建築目前已燒毀,但不難看出過去民眾在裡頭飲宴、看藝妓表演的盛況。
而圖中「純文學」3字,指的正是「純文學出版社」,曾在內部擔任編輯的林海音,積極提攜後進一直以來也成為文學佳話。
最後是走進文人書房的第三幅畫,畫中復古物件、擺飾,不僅看得出70年代民眾的生活風格,也經典重現台灣出版業過往興盛蓬勃的樣貌。
3個分割畫面,就像同安街不同年代的橫切面,百年時光層層堆疊出生活厚度。
圖/插畫家凱蘿選定經典文學出版刊物,繪製3連幅作品《記憶切片》重現同安街區與新店溪畔的舊日風光。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CHIH制図所 凱蘿
台北人,畢業於英國倫敦金士頓插畫所,與2隻貓隱居都市叢林,同時也是園藝大師。
擅長以攝影或電影構圖手法,揉合本能追尋的復古色彩,實現畫作中的架空場景。
在她的劇本裡,氛圍是神秘而疏離的,用色熱鬧,畫面卻安靜。
手寫字藝術家「今晚我是手」則由1959年成立的「台北聖道堂」為始,在同安街沿線以其獨特字跡,詮釋徐鍾珮、余光中、王文興、舒國治、房慧真等創作者描繪此地的經典詩文段落。
圖/今晚我是手-吳季禎從1959年成立的「台北聖道堂」為始,在同安街沿線以其獨特字跡,詮釋徐鍾珮、余光中等創作者描繪此地的經典詩文段落。蔡炆璇攝。
值得一提的是,今晚我是手還透過不同材質,突顯手寫字的獨特質感,讓民眾駐足之餘,不僅能感受書寫溫度,還能對此地深厚的文學涵養有所感觸。
圖/今晚我是手-吳季禎透過結合不同材質,突顯手寫字的獨特質感。蔡炆璇攝。
圖/蔡炆璇攝。
今晚我是手 吳季禎
作品以影像及文字為主,喜歡影像因為每個人背後經歷不同而帶來不同感受。
擅長觀察,並以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為發想,用最容易造成他人誤解的文字創作。
當影像與文字結合引起雙重誤解,如同人生、生命、生活那樣矛盾。
懂得「留白」的吐司,有無限發揮的可能,它能抹果醬、夾蛋加火腿,也能什麼都不做,單吃就很美味。
因此,台師大教授暨詩人須文蔚與台師大噴泉詩社,決定讓吐司意象創意大變身,與在地店家「TREES BREAD 古亭店」「啼岸Vegan Resort」合作,展現「用一片吐司的時間,讀一首療癒的詩,若一手不夠,那就再來一首」的精神。
圖/「TREES BREAD」古亭店。蔡炆璇攝。
圖/台師大教授暨詩人須文蔚與台師大噴泉詩社,共同改造麵包店櫥窗。蔡炆璇攝。
於是他們趣味發想,把「吐司」當作「讀詩」的諧音,從生活百態中提煉詩意,化作一件件結合插圖的詩文作品,不僅對這2間店的玻璃門進行《厚片讀詩》微改造,讓內斂的同安街、牯嶺街擁有別開生面的文學窗景,還推出8款《厚片讀詩》系列吐司,文青外裝讓看過的人都直呼可愛,夯比動漫《多啦A夢》的神奇道具「記憶吐司」。
圖/「啼岸Vegan Resort」以詩文點綴的櫥窗。蔡炆璇攝。
對此須文蔚也提到,「厚」不只是一個形容詞,它還是人驚嘆的聲音,猶如櫥窗上一首好作品,佐上瀰漫在空氣裡的麵包香,就像同時給身心靈一個驚嘆號、一劑香甜補給。
不僅如此,觀察疫情下台灣人的生活,台師大詩社還特別選用民眾有感的詩文,如「戴口罩」主題,透過文字詼諧地傳達出「眼神很重要」的生活態度。
圖/「啼岸Vegan Resort」是一間結合素食髮廊、麵包、攤商、友善動物、注重環保永續,欲傳達「尊重生命」理念的複合式餐廳。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台師大教授暨詩人 須文蔚
台北人,東吳法律系法學士,政大新聞研究所碩士、博士。
曾任《創世紀》詩雜誌主編、《乾坤》詩刊總編輯等。
創辦臺灣第一個文學網站《詩路》,著有詩集《旅次》《魔術方塊》、研究《臺灣數位文學論》《臺灣文學傳播論》等。
台師大噴泉詩社
創立於民國56年,現已是第55屆,前身為師大國文系學生自組的「細流詩社」。
首屆指導老師為知名詩人余光中,社內曾培養出不少詩人,如凌性傑、吳岱穎等。
取名「噴泉」,乃是義取其創造力源源不絕之意。
2021台北街角遇見設計|厚臺北
活動街區:中正同安、中山雙連。
活動時間:2021年11月5日~2021年12月5日。
期間體驗:除3場導覽外,知名作家追奇和須文蔚等講者還會帶來4場體驗工作坊。
活動報名:參加導覽及工作坊傳送門 https://reurl.cc/r1KXoy
*欲知詳情請見:
官網「台北市文化局」、臉書「臺北市文化局-設計臺北 Design For Tai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