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再台北Re Taipei」帶民眾一窺N24台北方舟、草山水道系統、玩味沙龍等秘境空間。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居然長這樣!打開台北揭再生城市神秘永續建築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居然長這樣!打開台北揭再生城市神秘永續建築 圖/台北表演藝術中心。2021年「打開台北」提供。
日期:2021-10-03

全球建築盛事「Open House」以限時打開城市中的建築空間,讓民眾透過導覽、體驗深入認識城市與建築發展而聞名。繼2020年「打開台北」獲英國倫敦官方授權,首度開展就創下近3萬人參與的亮眼成績後,萬眾期盼下,2021年「Open House Taipei|打開台北」也將於11月27日至28日再度登場了!

2021年「再台北Re Taipei」

2021年「打開台北」,這次推出「再台北Re Taipei」年度主題,活動如其名,「Re·再」具有「重複、仍然、又一次或2個動作的接續」等中文意涵,盼藉由不同產業、工作者日常生活再生、建築再造、經歷再現等視角切入,擴大開放空間屬性的多元性,並打開雙北百大建築場域,讓民眾在豐富多元的空間深入探索台北樣貌,了解各行各業如何在日常運行中,建構出持續變動的城市有機體。

玩味沙龍。「打開台北」提供。圖/玩味沙龍。「打開台北」提供。

「再台北Re Taipei」5大標點符號

然而為了好好玩味「打開台北」,2021年主辦單位別出心裁設計分類「標點符號」,以標記台北這座城市各種面貌,以及人和空間互動的方式。預計開放的空間,除2020年深獲大眾喜愛的國家兩廳院、台北捷運(萬大-中和-樹林線)、台北晶華酒店總統套房、松山文創園區等場域外,還包含隱身公館商圈的藝文展演聚落「寶藏巖國際藝術村」、世界級秘境「草山水道系統」、陽明湧泉、最美船型建築、N24台北方舟等極具特色的永續建築。

「(再)台北」 - 富歷史性的街區空間,如大稻埕、台北城門、艋舺…等。

「再;台北」 - 具神秘、故事性的街區空間,如社子島、南機場、寶藏巖…等。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總裁藝文空間「陽光玻璃屋」。「打開台北」提供。圖/總裁藝文空間「陽光玻璃屋」。「打開台北」提供。

「再!台北」 - 由職人活出精神的空間,如何理互動設計、國家兩廳院、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等。

「再~台北」 - 由生活系統交織而成的空間,如觀音山蓄水池、草山水道系統|陽明湧泉、捷運系統…等。

「再…台北」 - 永續、再生的空間,如bar REHOW、N24台北方舟、玩味沙龍…等。

台北2座新興文創基地一同「打開台北」

不僅如此,2021年「打開台北」活動還獲得台北市政府引薦,邀請獲選時代雜誌全球百大景點之一的「台北表演藝術中心」,以及2020年啟用的「台北流行音樂中心」2大新興文創基地加入,成為「打開台北」的重量級生力軍!

「打開台北」創辦人徐千捷表示「『Open House Taipei|打開台北』在首年開啟許多被塵封或被遺忘許久的空間,除了拉進民眾與城市空間的距離,也創造一個用建築重新梳理、認識城市演變的契機,開啟在地文化發展與建築共生的對話交流。」

國家音樂廳的大廳。「打開台北」提供。圖/國家音樂廳的大廳。「打開台北」提供。

全球50大城市接力「Open House」

1992年創始於英國倫敦的「Open House」,以城市為單位,每年選在秋天某個周末,限時2天「免費打開」城市裡平日不對外開放、閒置或神秘的公共建築、私人空間,讓民眾透過空間導覽、互動體驗,接觸罕見之地,在建築、城市規畫和設計上,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與啟發,進而開啟空間擁有者、公部門、專家學者和當地居民對話交流的機會。

過去29年來,「Open House」成功串聯倫敦、紐約、巴塞隆納、雅典、大阪、墨爾本、米蘭、維也納、耶路撒冷等近50個國際城市共同舉辦活動,平均每年參與達200萬人次。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打開台北」提供。圖/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打開台北」提供。

2020年,「Open House Taipei|打開台北」也順利與國際接軌,成為亞洲第3個參展城市。開展首年,雖受疫情影響,但由於台灣疫情相對國際較為平穩,最終成功克服挑戰,開啟73個特色場域,創下開放空間數量名列全球前3名、近3萬人次共同參與的盛況,同時還與蘇黎世並列,成為當年全球唯二開放實體空間參觀的城市。

👉 追蹤+按讚城市學FB官方帳號,加入IG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美學永續地方韌性城市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文青宅防疫多軟爛?誠品X日本插畫家台中展,曝平躺族私房樣貌
歌手耳邊親自導覽、環繞立體演唱會!來北流聽屬於你的音樂故事
你聞過真正花香?鷺安平美術館鍾璧如「平靜美」道台南藝文綴語
城市學編輯部

城市學編輯部

1995年起,《遠見雜誌》每年發表「縣市首長施政滿意度調查」,以具體民意反映地方施政成果。因此,《遠見雜誌》於2019年創立《城市學》,我們聚焦城市美學、人文活動、地方治理和智慧科技四大面向,邀你一同探索城市發展的有機未來。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